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歌利亞鳥翼鳳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歌利亞鳥翼鳳蝶

學 名 :Ornithoptera goliath,鳥翼鳳蝶屬的一種,屬於鳳蝶科鳳蝶亞科的一種蝴蝶。

別 名 : 玉皇鳥翼鳳蝶是全球其中一種體型最大的蝴蝶種類,也展翅寬達280毫米。

分布地理 : 大洋洲—東洋生態區:所羅門群島及布干維爾島,薩帕魯阿和安汶島(Seram,Saparua,Ambon.)。

保護級別 : 被列入國際貿易公約(CITES)II 級瀕危野生動物。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昆蟲綱 Insecta

目: 鱗翅目 Lepidoptera

總科: 鳳蝶總科 Papilionoidea

科: 鳳蝶科 Papilionidae

屬: 鳥翼鳳蝶屬 Ornithoptera

種: 歌利亞鳥翼鳳蝶 O. goliath

形態特徵

雌性維多利亞鳥翼鳳蝶較雄蝶大,翅膀也較圓寬闊,翼展可達18厘米,頭部和胸部呈黑色,胸部局部有紅色絨毛,腹部呈黃色,有黑色條紋;前翅呈褐色,有白色不規則斑紋和斑點,後翅黑褐色,有乳白色斑紋和斑點,前、後翅內側有黃色放射狀斑紋。[1]

雄蝶翼展約15厘米,較為細小,頭部黑色,腹部暗黃色;前翅呈黑色和綠色,規則地交錯,有光澤,後翅邊緣黑色,其餘為綠色,末端布有金色漸變條紋,脈紋更為清晰。

寄生植物

成蟲在馬兜鈴(Aristolochia schlecteri)上產卵,因為此植物含有一種有毒物質—— 馬兜鈴酸,所以當幼蟲孵化出來時,這種不好的氣味可以使它們免於成為捕食者的美餐;而孵化出的幼蟲會在該種植物上覓食。

它們最初會吃嫩葉,在結蛹前會吃蔓藤,同時取食尖葉馬兜鈴、夾葉馬兜鈴、貫葉馬兜鈴、尾葉馬兜鈴)、西藏馬兜鈴、印度馬兜鈴、大葉馬兜鈴、前脈馬兜鈴、狹葉馬兜鈴、耳葉馬兜鈴由於這些植物的葉子及莖上有毒,所以幼蟲吃後會把產生的毒素聚集在體內,以免脊索動物掠食。成蟲會飛至花朵上覓食。[2]

生活習性

維多利亞鳥翼鳳蝶生活在茂密的熱帶雨林中,在早晨及黃昏十分活躍,並會在花間覓食。雄蝶極度有地盤性,它們會趕走敵人。主要的食物是花蜜,幼蟲則吃馬兜鈴。

這類蝴蝶一般飛得很高,喜滑翔。當覓食或產卵時會降下到地面上幾米高。它們的掠食者包括大木林蛛及一些小型的鳥類。

生命週期

雄蝶在早上會在寄生植物附近尋找雌蝶。雄蝶會徘徊在雌蝶附近,放出激素來引發交配行為。接受的雌蝶會讓雄蝶降落,而不接受的雌蝶就會飛走或拒絕交配。雌性一生會產約27枚卵。初出生的幼蟲會先吃其卵殼再吃嫩葉。

生長繁殖

蝶將卵產於耳葉馬兜鈴葉背,剛產下的卵表面被覆著橙色的附著物,幼蟲期具五齡。

一齡蟲期4.8天,二齡蟲期7.0天,三齡蟲期7.8天,四齡蟲期6.1天,五齡蟲期11.7天,終齡幼蟲會囓斷寄主木質化莖,致使植物上半部枯死,形態如環狀撥皮。

卵至成蛹

化蛹前會離開食草,找到合適地化蛹,蛹期37.3天。

由卵至成蛹需6星期,而蛹期約1個月或更長。成蟲會選擇在濕度較高的早上破蛹,以免翅膀乾枯。成蟲壽命約為3-4個月。

幼蟲

呈褐色,有紅色的結節,在中間有乳白色的斑點和橫紋。幼蟲會環割寄生的植物,並會到毗連的植物結蛹。蛹呈金黃色或黃褐色,有黑色斑紋。雄蝶蛹有木炭色的斑駁,最終會成為成蟲的特別鱗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