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武平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武平鎮,隸屬於重慶市豐都縣,地處豐都縣南部,東至太平壩鄉,南鄰暨龍鄉,西接龍河鎮,北靠石柱縣,距豐都縣政府駐地59千米,區域總面積126.19平方千米。民國元年(1912年)後,武平鎮境域屬崇德鄉;1992年3月,由武平鄉改設武平鎮。截至2018年末,武平鎮戶籍人口為17218人。截至2020年6月,武平鎮下轄2個社區、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雪玉山社區雪玉山路75號。武平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馬鈴薯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8年,武平鎮有工業企業25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1]

中文名: 武平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 重慶市豐都縣

地理位置: 豐都縣南部

面 積: 126.19 km²

下轄地區: 2個社區、8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雪玉山社區雪玉山路75號

電話區號: 023

郵政區碼: 408226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豐都名山、雙桂山

車牌代碼: 渝G

人 口: 17218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

建置沿革

民國元年(1912年)後,境域屬崇德鄉。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建武平鄉,鄉公所設在吉星場。

1953年5月,由武平鄉析設壩周、漩石鄉。

1955年,壩周、漩石、茶園多(河面鄉劃出)併入武平鄉。

1958年,武平鄉改設武平公社。

1983年,武平公社改為武平鄉。

1992年3月,武平鄉改設武平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武平鎮下轄冷玉山1個社區,壩周、新和場、瓦泥坪、周大灣、磨刀洞、漩石溝、百集、山羊溪、蜂子山9個行政村;下設6個居民小組、55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武平鎮下轄2個社區、8個行政村:雪玉山社區、磨刀洞社區、周大灣村、新和場村、壩周村、漩石溝村、瓦泥坪村、山羊溪村、蜂子山村、百集山村,鎮人民政府駐雪玉山社區雪玉山路75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武平鎮地處豐都縣南部,東至太平壩鄉,南鄰暨龍鄉,西接龍河鎮,北靠石柱縣,距豐都縣政府駐地59千米,區域總面積126.1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武平鎮地處武陵山系七曜山脈,地勢高山地勢;地形分為山地和高原;主要山脈有武陵山、七躍山,境內最高峰七躍山位於武平和太平交界處,海拔1988米;最低點瓦泥坪位於武平和龍河交界處,海拔880米。

氣候

武平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季風及立體氣候明顯;多年平均氣溫16.9℃,1月平均氣溫6.8℃,極端最低氣溫-3.2℃(1998年1月13日);7月平均氣溫23.7℃,極端最高氣溫35.3℃(2006年7月5日);最低月均氣溫1.8℃(1998年1月);平均氣溫年較差2℃,最大日較差5℃(1998年2月3日);生長期年平均100天,無霜期年平均80天,最長達120天,最短為6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920小時;0℃以上持續期345天(一般為1月15日—次年2月15日);年平均降水日數為90天,最多達100天(1978年),最少為30天(2006年),降雨集中在每年3—8月,4月最多。

水文

武平鎮境內河道屬龍河大流域,主要河道有一級河石馬河1條,總長10千米;二級河山羊溪等2條,總長10千米;三級河3條,總長13.3千米;河網密度0.3千米/平方千米,年徑流總量0.5億立方米,年排澇量30億立方米,年最大排澇量32億立方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石馬河,從龍河鎮流經境內磨刀洞、股家壩,長12千米,流域面積16平方千米,年均流量50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山羊溪、漩石溝等。

自然災害

武平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暴雨、旱災、雪災等;暴雨災害年均發生5次,主要發生在5—8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98年7月8日,武平場鎮受災。

自然資源

武平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鐵、銅,其中煤儲量2億噸,地質儲量2億噸,已經開發的有煤礦,位於周大灣村,礦區面積2.3平方千米,地質儲量500萬噸,可采量300萬噸,年產量6萬噸;其它自然資源有硫黃、石膏、鉀。

人口

2011年,武平鎮總人口1720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35人,城鎮化率5.4%;另有流動人口28人。總人口中,男性9124人,占53.1%;女性8082人,占46.9%;14歲以下3400人,占19.7%;15—64歲8637人,占50.2%;65歲以上5169人,占30.1%;以又族為主,達16706人,占97.1%;有苗、土家2個少數民族,共500人,占2.9%;超過300人的有1個少數民族,土家族350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70.0%。2011年,武平鎮人口出生率6.6‰,人口死亡率6.6‰,人口自然增長率0‰,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3.2人。2017年末,武平鎮常住人口為11520人。截至2018年末,武平鎮戶籍人口為17218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武平鎮財政總收入763萬元,比2010年增長1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70萬元,比2010年增長13%;人均財政收入443.4元,比2010年增長10.9%。2011年,武平鎮農民人均純收入8000元。 2018年,武平鎮有工業企業25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農業

2008年,武平鎮年畜牧年收入萬元以上的養殖戶50多戶,以豬糞、雞糞等為主要原料的沼氣池新增300多個;人均畜牧業純收入560元。2011年,武平鎮有耕地面積1.7萬畝,人均1.0畝;可利用草地面積0.8萬畝,林地面積12.3萬畝;農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100萬元,增加到1978年的800萬元,2011年達到60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2.3%,農業增加值780萬元。武平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馬鈴薯為主。2011年,武平鎮生產糧食9000噸,人均523.1千克,其中水稻2300噸,玉米2600噸,馬鈴薯2000噸。武平鎮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等。2011年,武平鎮烤煙種植面積2700畝,產量260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0.1萬畝,產量50噸,其中花生6噸,芝麻1噸;蔬菜種植面積2625畝,產量2500噸,主要品種有大白菜、蘿ト、菜用豆,其中大白菜640噸,蘿ト630噸,菜用豆200噸。武平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武平鎮生豬飼養量3.1萬頭,年末存欄1.9萬頭;羊飼養量1.5萬隻,年末存欄6800隻;牛飼養量2.0萬頭,年末存欄1.3萬頭;家禽飼養量30萬羽,上市家禽20萬羽。2011年,武平鎮生產肉類3100噸,其中豬肉1800噸,牛肉600噸,羊肉600噸,禽蛋50噸;畜牧業總產值0.4億元。2011年,武平鎮水果種植面積0.5萬畝,產量50噸,主要品種有桃、梨、李,其中桃25噸,梨15噸,李10噸。武平鎮漁業以鯉魚、草魚、鰱魚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面積0.3平方千米。2011年,武平鎮人工養殖網箱養魚200箱,產量5噸;魚塘養殖面積1公頃,產量3噸;漁業總產值880萬元。

工業

2011年,武平鎮工業總產值達到2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3%,工業增加值18.5萬元。2011年,武平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家,職工0.8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5萬元,比2010年增長10.3%,其中大中型有工業企業5家,職工0.5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2萬元,比2010年增長12.1%;銷售收入達到200萬元以上的企業3家,其中100萬元以上的3家,50萬元以上的1家,10萬元以上的3家。

商貿

2011年末,武平鎮有商業網點58個,職工178人。2011年,武平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3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3%;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20萬元,比2010年增長8.9%。

金融

2011年,武平鎮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0.2億元,比2010年增長11.6%,占生產總值的22.3%,實現稅收412萬元。2011年末,武平鎮存款餘額為1.2億元,比2010年增長35.4%;人均儲蓄6908元,各項貸款餘額220萬元,比2010年增長-4%。

交通

2011年末,武平鎮有縣鄉(鎮)級公路2條,總長128千米。 武平鎮有豐彭路經過境內。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武平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256人,專任教師5人;小學8所,在校生1087人,專任教師6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65人,專任教師4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武平鎮教育經費達83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預算內教育事業費均為830萬元,分別比2010年增長9.2%、9.3%、9.2%、9.1%;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51.2%,比2010年提高了8.7個百分點。

科技事業

2011年末,武平鎮有科技人才2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3人,技能人才3人,農村實用人才9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武平鎮有藝術表演團體2個,演職人員38人,電影放映單位1個,年放映50場次,觀眾達5000人次;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2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1個,建築面積550平方米,藏書8000冊;檔案室11個,建築面積600平方米;文化行業從業人員500人,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15%,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50人;實現增加值2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3.3%,是1978年的5倍占生產總值的16%,比2010年提高5.3個百分點。2011年末,武平鎮有體育場地1處,100%的城市社區和3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0%。2011年末,武平鎮有廣播喇叭300隻,入戶率100%,通響率100%;有線電視用戶數為2300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187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全年公共電視節目播出時間2.6萬小時。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武平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1個,病床2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2張,固定資產總值5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8人,平均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0.5人。2011年,武平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萬人次,住院手術98台次,出院病人800人次。2011年,武平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9/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0%,農村衛生則所普及率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7萬人,參合率96.3%;孕產婦死亡率0/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均為0‰。

社會保障

2011年,武平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58戶,人數83人,支出15萬元,比2010年增長48.2%,月人均150元,比2010年增長10.3%;城市醫療救助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0人次,共支出1萬元,比2010年增長10.2%;城市生活無着人員救助30人次,支出5萬元,比2010年增長3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37戶,人數1623人,支出105萬元,比2010年增長0.2%,月人均163元,比2010年增0.2%;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7人,支出3.7萬元,比2010年增長0.2%;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3人,支出7萬元,比2010年增長0.1%;農村醫療救助20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08人次,共支出1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3%;農村臨時救濟600人次,支出30萬元,比2010年增長20%;國家撫恤、補助優撫對象51人,安置義務兵、士官等15人,接收軍隊離退休幹部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5萬元,比2010年增長5%;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2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3%,基金支出合計24萬元,比2010年增長10.8%。2011年末,武平鎮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80人,比2010年末增加13人,其中參保職工38人,參保離退休人員42人,分別比2010年末增加7人和10人;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20人,比2010年末增加20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230人,比2010年末增加230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210人,比2010年末增加5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0人,比2010年末增加5人;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30人,比2010年末增加5人。

視頻

最美武平鎮出歌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