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死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死屋》,副標題:沙皇統治時期的西伯利亞流放制度,[英] 丹尼爾·比爾(Daniel Beer) 著,孔俐穎 譯,出版社: 四川文藝出版社。

書籍是用文字、圖畫和其他符號,在一定材料上記錄各種知識,清楚地表達思想,並且制裝成卷冊的著作物[1],為傳播各種知識和思想,積累人類文化的重要工具。它隨着歷史的發展,在書寫方式、所使用的材料和裝幀形式[2],以及形態方面,也在不斷變化與變更。

內容簡介

《死屋》是一部原創歷史研究著作,全面考察了沙皇統治時期的西伯利亞流放制度。

西伯利亞被稱為「沒有屋頂的大監獄」。從19世紀初到俄國革命,沙皇政權將超過100萬名囚犯及其家人流放到烏拉爾山以東的西伯利亞。本書生動刻畫了普通罪犯和政治激進分子、農奴制和村莊政治的受害者、追隨丈夫和父親的妻子與孩子的歷史,以及逃犯和賞金獵人的歷史。

本書啟用了俄羅斯歐洲部分和西伯利亞檔案館中大量此前不為人知的一手資料,講述了沙皇俄國奮力管理其可怕的刑罰殖民地的故事,以及西伯利亞對現代世界的政治力量的重大影響。

本書榮獲2017年坎迪爾歷史獎大獎,入圍2017年沃爾夫森歷史獎、2017年普希金俄語圖書獎和2017年朗曼-今日歷史圖書獎,被評為《泰晤士報》《旁觀者》《BBC歷史》和《泰晤士報文學增刊》年度圖書。

作者介紹

丹尼爾·比爾(Daniel Beer),英國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高級講師。他是《變革中的俄國:人文科學和自由主義現代性的命運,1880—1930年》(Renovating Russia: The Human Sciences and the Fate of Liberal Modernity, 1880–1930)一書的作者。

參考文獻

  1. 作品、著作物與版權,道客巴巴,2014-11-09
  2. 書籍裝幀設計的分類及藝術表現形式,豆丁網,2016-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