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母別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母別子》
白居易名作是《新樂府》五十首中的一首

《母別子》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名作。《母別子》是《新樂府》五十首中的一首。這首詩是寫將軍遺棄妻子,迫使母子別離時妻子說的話:我們母子生離死別,連林中鳥兒都不如;那些鳥兒母親不失兒女,丈夫陪伴妻子,過着恩恩愛愛、白頭到老的生活。淒婉哀怨,聲淚俱下,比喻真切,意境獨到。[1]

所謂《新樂府》,是相對古樂府而言的。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來。他曾把擔任左拾遺時寫的"美刺比興"、"因事立題"的50多首詩編為《新樂府》。新樂府的特點有三:一是用新題。建安以來的作家們歌寫時事,多因襲古題,往往內容受限制,且文題不協。白居易以新題寫時事,故又名"新題樂府"。二是寫時事。建安後作家有自創新題的,但多無關時事。既用新題,又寫時事,始於杜甫。白居易繼其傳統,以新樂府專門美刺現實。三是不以入樂與否為衡量標準。新樂府詩多來嘗"播於樂章歌曲"。[2]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母別子》

創作年代;晚唐

作品出處;《白氏長慶集

文學體裁;新樂府詩歌

作者;白居易

作品原文

《母別子》[3]

唐 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詞語注釋

烏與鵲:林中自由自在的鳥兒。

雛:小鳥。

白話譯文

母別子,子別母,白天的陽光似乎都因為悲傷而失去了光彩,哭聲中無限悽苦。一家人住在關西長安,丈夫身居大將軍的高位,去年立了戰功,又被加封了爵土。還得到了賞賜的金錢二百萬,於是便在洛陽娶了如花似玉的新婦。新婦來了不滿足,就要丈夫拋舊婦;她是他掌上的蓮花,我卻是他們眼中的釘子。

喜新厭舊是俗世的常情,這本來也不足為悲,我就要收拾行裝,無奈地離開。但悲傷的是,留在丈夫家的,還有兩個親生的小孩。一個才剛剛會扶着床沿走路,一個才剛剛能夠坐起來。坐着的孩子啼哭,會走路的孩子牽着我的衣服。你們夫婦新歡燕爾,卻讓我們母子生離死別,從此不得相見。此時此刻,我的心有訴不出的悲苦,人的薄情啊,還不如林中的烏鵲,母鳥不離開小雛,雄鳥總在它們身旁呵護。

此情此景,倒象是後園的桃樹,曾經遮蔽着花房的花瓣已經隨風落去,幼小的果實還將掛在梢頭經歷霜雪雨露。新人新人你聽我說,洛陽有無數的紅樓美女,但願將軍將來又立了什麼功勳,再娶一個比你更嬌艷的新婦吧。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4]

白居易,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3075篇詩文

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含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與李白杜甫一起被後人並稱為唐代「三大詩人」。有《白氏長慶集》。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於洛陽,享年75歲,贈尚書右僕射,諡號「文」,葬於洛陽香山。白居易去世後,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他說:「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著有《白氏長慶集》,共有七十一卷。[5]

視頻

百家講壇.白居易

參考資料

  1. 《母別子》 古詩文網
  2. 新樂府簡介
  3. 《母別子》 詩詞網; 2019-04-11
  4. 百家講壇白居易03錚錚鐵骨—莫礪鋒20 騰訊視頻,發布時間;2016年12月25日
  5. 白居易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