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比丘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比丘林尼基塔·雅科夫列維奇·比丘林(俄語:Ники́та Я́ковлевич Бичу́рин,1777年8月29日-1853年5月11日),俄國漢學家,俄羅斯中國學、東方學創始人,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東正教傳教士。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1]之一,其影響力更是位居三大宗教之首[2]。基督教創立於公元一世紀,最早發源地位於羅馬帝國的巴勒斯坦省(今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

簡介

尼·雅·比丘林於1777年生於喀山省,1800年進入教會,成為亞金甫(Иаки́нф)神父。1807年,隨東正教北京傳道團抵達北京。1822年回國後,在瓦拉姆修道院從事譯著工作。比丘林翻譯了《四書》《三字經》《通鑑綱目》等中國典籍,著有《漢文啟蒙》等詞典和語法書,以及《中國詳志》《中國的民俗風情》《古代中亞各民族資料匯編》等多部關於中國民俗、地理的著作。比丘林在恰克圖所創辦的漢語學校奠定了俄國漢語教學的基礎。

其墓志銘以文言文書寫,上有豎排八字:「無時勤勞,垂光史冊。」

傳教士

亦作宣教師或宣教士(英語:Missionary),是堅定地信仰宗教,並且遠行向不信仰宗教的人們傳播宗教的修道者。雖然有些宗教,如日本神道教,很少會到處傳播自己的信仰,但是有很多宗教用傳教士來擴散它的影響,例如伊斯蘭教與基督宗教。

雖然任何宗教都可能送出傳教士,一般傳教士這個詞是指基督宗教的宣教師。實際上佛教是最早大規模傳教的宗教,沿着絲綢之路送出它的信仰。在英語中,「missionary」指被派遣到遠方傳教的人,漢語也譯作宣教士,而Preacher一詞則指在人群中進行講道的傳道人。

視頻

比丘林 相關視頻

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的有趣歷史,你知道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