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畢耀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畢耀遠神父(荷蘭語:Anthony Pierrot,1923年8月9日-2019年3月8日),耀漢會會士、台灣雲林縣虎尾鎮若瑟醫院創辦人之一,長期在雲林服務,第五屆醫療奉獻獎得主。

古希臘時期,君士坦丁堡被稱為拜占庭,拜占庭帝國之名便來源於此[1]。拜占庭帝國從來不是這個國家的國名,只是史學界為了區分同時存在的「神聖羅馬帝國」而對東羅馬帝國的一個稱呼,也是對東羅馬帝國典型的希臘文化特點[2]的概括。

簡介

畢耀遠神父於1923年8月9日出生在荷蘭烏得勒支省德龍德費嫩。他在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接受神哲教育,卅歲晉鐸任神職。1954年,他晉升神父不久,因抱着崇敬耀漢會會祖雷鳴遠神父畢生奉獻的情懷而願意來去台灣傳教。1954年2月2日抵達台灣。

當初,畢耀遠擔任嘉義教區宗座署理牛會卿主教的秘書,協助文教及建聖堂,如在嘉義市建立聖奧德教堂。隔年被派往協助若瑟醫院籌設工作。畢耀遠並推薦有X光檢查專長的松喬神父來台灣作若瑟醫院院長。起初人力相當缺乏,只有兩位內科及婦產科醫師、兩位護士及十位對護理業務半生不熟的修女。當時蔡伯遜在牛會卿的勸說下,也留在若瑟醫院服務。

身為副院長兼總務主任的畢神父,不僅院內損壞的儀器設備由他來修,被颱風吹垮、吹破的房舍及門窗玻璃,也都由他負責修繕。有一陣子,他客串醫院唯一的救護車司機。一次,他載送一名癌症末期患者在家告終,一路顛簸下來,他聽到的全是患者垂死前不堪疼痛的哀嚎聲,此後他常要求臨終教友,死後才可由家屬接回家安葬,對一般民眾,他也一再灌輸何處均可死的觀念。

和其他神父不同的是,畢神父不會說台灣閩南話,即使中華民國國語也講得不很標準。他生活簡樸,常吃即期品。打從進醫院那天起,就常睡在辦公室,直到院方在醫院對街蓋了員工宿舍才告一段落。他日常興趣是攝影,常常在雲嘉地區拍攝異鄉人事。

畢神父其間多次赴美籌募教會基金,1970年再度奉派回若瑟醫院輔助院長松喬。1973年,畢耀遠與德籍電子機械工程師易慕道、正心中學教師林德興共同設計了有兩種警鈴、三重保險裝置的嬰兒保育箱,並由永年機電生產。若瑟醫院婦產科隨着馬福龍奠定紮實的基礎,婦產科能力大幅提升。

為了堅持把有限資源,1970年代,畢耀遠於若瑟醫院率先成立了南台灣少見的社會服務室,主動訪查患者的家庭狀況。他的訪查方法簡單,通常只要到患者家裡看看其煮飯方式,就能看出這戶人家經濟狀況。如仍以撿拾甘蔗葉、樹枝為柴火者,大半是窮人,他定提供補助毫無吝嗇;要是以瓦斯煮炊,通常家境還不錯,補助錢就要留給需要的人。基於此一理念,他曾拒絕過住得起特等病房的患者要求補助案,也曾為了一名穿戴金項鍊的母親,駁回她所提的兒子住院醫療補助。

SARS事件期間,2003年5月16日,畢神父以行政副院長身份,為志願北上三重醫院支援的醫師林嘉祈、護理師楊雅婷、張嘉惠等人舉行彌撒,並贈送三人各一條十字架項鍊。

畢神父退休後,會去遲緩兒早療中心照顧遲緩兒。

2013年8月9日生日當天,畢神父發表自傳《我來,是為了與你們一起認識天主》。2016年1月14日,他早期紀錄雲林的相片在斗六行啟紀念館展出。

視頻

畢耀遠 相關視頻

今天可以不一樣 盛曉玫 天主教歌曲大全
TCDSB多倫多天主教公立教育局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