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畢鳴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畢鳴歧
政協副主席
出生 1902
山東省利津縣
逝世 1971.5.15
國籍 中國
職業 中國近代工商業家、天津市副市長

畢鳴歧(1902-1971),字鳳崗,山東省利津縣人;早年曾在瀋陽禮和洋行、福茂洋行、上海德孚洋行任翻譯、文書、華人經理等職。建國後,任新民化工廠、建業磚瓦廠經理,曾被選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天津市副市長、政協副主席等職。

他積極開展天津市進出口同業會的工作,為國家進出口業務的發展做出貢獻。抗美援朝他捐獻飛機1架,認購公債,並任赴朝慰問團副總團長赴朝慰問。

1954年,畢鳴歧參加公私合營,創辦、資助社會福利和教育事業;"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1年5月15日逝世;1978年,天津市委為他平反,恢復名譽。[1]

人物生平

9歲起讀私塾6年;1921年,入濟南德育師範學校;畢業後,曾在瀋陽禮和洋行、福茂洋行、張家口華德洋行和上海德孚洋行任翻譯、文書、華人經理等職。[2]


他早年同中共地下黨員王華庭有聯繫,並做過對革命有益的工作;解放後,他積極開展天津市進出口同業會的工作,推動會員與國外貿易商聯繫,為國家進出口業務的發展做出貢獻。

他響應人民政府關於發展工業生產的號召,他先後創辦新民化工廠、建業磚瓦廠、新大電鋸廠、新城造紙廠等企業並擔任經理。

曾被選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委、天津市副市長、政協天津市委員會副主席、天津市工商業聯合會主任委員等職。

1951年,抗美援朝運動中,他率先捐獻飛機1架,帶頭認購公債。

1953年,參加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擔任華北人民赴朝慰問團副總團長,對工商界支援抗美援朝有重要的影響,自朝鮮返津後向工商界宣傳抗美援朝的勝利,進行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

1954年,畢鳴歧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帶頭參加公私合營。

1956年,全行業公私合營時,他代表天津市工商界向毛主席報喜,對推動工商界接受社會主義改造起到積極作用

。 他多次率天津市工商界代表團赴西北、上海等地訪問,溝通貿易往來,促進城鄉和地區之間的物資交流。

他熱心創辦、資助社會福利和教育事業,曾資助天津市興辦學校、託兒所等。

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文化大革命"中,畢鳴歧遭受殘酷迫害,於1971年5月15日含冤逝世。

1978年,中共天津市委為他平反,恢復名譽。同年,有關方面為他舉行追悼會,並把其骨灰移葬天津市烈士陵園。 [3]

人物故居

占地面積:916.67平方米

建築面積:275平方米

建築結構:磚混結構

建築風格:西式平房

畢鳴歧故居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區常德道78號。

畢鳴歧生前長期居住在這所西式平房內。

該宅邸系他於1944年10月以水順堂畢名義購自玉德堂蘇的房產,轉年贈與其子畢守藩所有。

占地916.67平方米,建有琉缸磚大筒瓦尖頂西式平房13間,灰磚平頂房5間,設有臥室、會客廳、餐廳、廚房、衛生間、鍋爐房、雜房等。總建築面積275平方米。室內裝飾講究,木地板,三槽窗,衛生和採暖設備俱全。

該房現仍由畢鳴歧親屬居住。

參考來源

  1. 畢鳴歧 ,利津縣地名網
  2. 畢鳴歧 ,利津縣地名網
  3. 畢鳴歧 ,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