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毛果巴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毛果巴豆

中文名稱:毛果巴豆

拉丁學名:Croton lachnocarpus Benth.

科:大戟科

屬:巴豆屬

毛果巴豆為大戟科、巴豆屬灌木,幼枝、幼葉、花序和果均被柔毛。

葉矩圓形行貨卵狀矩圓形,通常長5-8厘米,但有時長於此數2倍,先端短尖或銳尖或稍鈍,老時上面近禿淨,邊緣的小鋸齒上有腺體,葉柄長6-10毫米。

花總狀花序頂生,長7-15厘米,苞片小,錐尖,子房被毛,花柱2裂,花期:5月。

蒴果被星狀茸毛與長的粗毛。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根與種仁有毒,毒性與巴豆相似

信息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大戟目

亞目:大戟亞目

亞科:巴豆亞科

族:巴豆族

分布區域:中國南部,江西、湖南南部、貴州南部、廣東和廣西

形態特徵

灌木,高1-2 (-3)米;一年生枝條幼葉花序和果均密被星狀柔毛;老枝近無毛。

葉紙質長圓形、長圓狀橢圓形至橢圓狀卵形稀長圓狀披針形,長4-10 (-13)厘米,寬1.5-4 (-5)厘米,頂端鈍、短尖至漸尖,基部近圓形至微心形,邊緣有不明顯細鋸齒,齒間彎缺處常有1枚細小有柄杯狀腺體,成長葉上面幾無毛或僅沿脈被星狀柔毛,稍粗糙,下面密被星狀柔毛;基出脈3條,側脈4-6對;葉基部或葉柄頂端有2枚具柄杯狀腺體;葉柄長(1-) 2-4 (-6)厘米,密被星狀柔毛

總狀花序1-3個,頂生,長6-10(-15)厘米,苞片鑽形,長約1毫米;雄花:萼片卵狀三角形,被星狀毛;花瓣長圓形;雄蕊10-12枚;雌花:萼片披針形,長約2.5毫米,被星狀柔毛;子房被黃色絨毛,花柱線形,2裂。

蒴果稍扁球形,直徑6-10毫米;被毛;種子橢圓狀,暗褐色,光滑。花期4-5月。[1]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900米山地疏林或灌叢中。 [2]

分布範圍

原產中國南部,江西、湖南南部、貴州南部、廣東和廣西。模式標本采自香港。[3]

藥用價值

別名山辣蓼

植物名:毛果巴豆。

生長環境:本品為灌木。生于山地或郊野路旁。

分布:我國南部常見,廣州市郊普遍生長。

入藥部分:根。

採集期:全年采根。

自采地點:大山。

性味:性溫、味辛。

功能:祛風去毒。

主治、用量和用法

1、皮膚生蛇痕癢:干根5錢至1兩,清水煎服,或加瘦肉同煎;

2、蛇頭纏指:將干根磨酒、搽患處;3、蛇傷,配伍用。或將干根磨酒服。

驗方:(治蛇傷方)細葉雙眼龍1兩、半邊蓮5錢、七星劍5錢、蛇總管5錢,清水三碗,煎成一碗,沖酒服。

(方解)全方四藥,均為民間常用鮮蛇傷毒之品,而細葉雙眼龍,七星劍兼能祛風;蛇總管、半邊蓮兼能清熱。合為祛風、清熱、解蛇咬中毒之劑。用酒沖服則行氣走表,領藥力速達病所。

(方歌)細葉雙龍專解毒,毒蛇咬傷能制伏,總管七星半邊蓮,煎成酒沖宜即服。

參考資料:《廣東省中醫驗方交流總編》新滘區公開治毒蛇咬傷方:細葉雙眼龍3兩、老虎脷1兩、黑面神1兩、小蘭青1兩、六耳苓1兩、獨腳鳥棲頭1兩、大蘭青1兩、節節花1兩、鬼羽箭1兩、鯽魚草1兩、寮刁竹1兩、金鎖匙1兩、鐵色金1兩、毛麝香1兩、一枝香(又名七葉一枝花)1兩、威靈仙1兩、田基黃1兩、入地金牛1兩,以上各藥,先曬乾,然後用三蒸酒三斤浸至1個月出味應用。其用法:如被毒蛇咬傷時,先將蛇牙痕跡尋見,用銀針挑出。若看不明傷口,可用塘邊青苔和片糖擂爛,搽傷口左右,定有傷口發現,再將蛇牙挑出,隨用了哥黃葉一握和片糖擂爛敷傷口二、三次,兼飲此酒,每日早午晚三次,每次2兩,不能多飲酒者,可以減少,定必有效。又要檢查被咬者傷口,若有黃潺水流出,此是毒氣未清,要用黑面神樹頭或葉一握,煮水飲之,以止黃毒水才好。[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