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民國時期的三個政府是哪三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民國臨時政府

來自網絡的圖片

民國時期的三個政府是哪三個中華民國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是中華民國的政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2年肇建於南京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之後歷經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1]

1912年-1928年為北洋政府時期;1928-1948年為國民政府時期,1948年國民黨在南京召開「國民大會」,宣布「立憲」。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10月6日袁世凱當選中華民國首任正式大總統後北洋政府正式形成。北洋政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和平的方式完整繼承前朝疆域的政權,也是中國繼清朝滅亡後第一個被國際承認的中國政府。

25年中國廣東成立國民政府,1926年7月,開始北伐戰爭,1927年,蔣介石於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9月同武漢國民政府合併,史稱「寧漢合流」。

1928年6月8日,國民革命軍進入北平,北洋政府在中國的統治最後結束。同年12月29日,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由原先的代表五族共和的五色旗更換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全國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

1948年3月29日在南京召開「國民大會「,5月20日蔣介石在南京任中華民國總統,國民政府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國民政府主席改中華民國總統,中華民國進入「憲政時期」。根據《關於正確使用涉台宣傳用語的意見》對1949年10月1日之後的台灣地區政權,應稱之為「台灣當局」或「台灣有關方面」、「台灣方面」,不使用「中華民國」,也一律不使用「中華民國」紀年。

中華民國時期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南京臨時政府時期(1912年1月到3月)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在南京組建臨時政府,稱中華民國。它是仿照西方資產階級共和國建立的政權。

二、北洋政府時期(1912年3月至1928年)

中華民國前期以袁世凱為首的晚清北洋軍閥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導地位的中國中央政府,於1913年10月6日袁世凱當選中華民國首任正式大總統後正式形成。

三、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27年至1949年)

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時期的最高行政機關,統轄全國各地的中央政府,由以蔣介石為核心的中國國民黨建立,寧漢合流後成為中國國民黨政權,1928年東北易幟後成為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