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民建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民建鄉位於興仁縣東部,距縣城15公里,東靠巴鈴鎮,西接四聯鄉,北連下山鎮,南抵李關鄉,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鄉。國土面積214.7平方千米,鄉政府所在地大坪子距縣城160千米,東與漕澗鎮接壤,南與保山市瓦馬鄉相連,西面岔花、邊江兩村與怒江州相交,是三州(市)。境內最高海拔3550米(志奔山),最低海拔730米(孫足河口),屬立體型氣候。礦產資源主要以銅、鐵為主;水資源豐富;主要農特產品有泡核桃、蜂蜜、花椒、白木瓜、梅子等。同名的還有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民建鄉。[1]

鄉情概況

民建鄉位於興仁縣東部,距縣城15公里,東靠巴鈴鎮,西接四聯鄉,北連下山鎮,南抵李關鄉,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鄉。

全鄉國土面積83.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228.03公頃,林地面積1240.24公頃,草坡面積2380.35公頃,水域面積415.85畝,全鄉11個村(山帽坡村6個村民組217戶963人、打爛碑村9個村民組265戶1227人、水淹坪村6個村民組245戶1001人、三家寨村8個村民組361戶1580人、林家田村8個村民組235戶1141人、戰馬田村5個村民組256戶1189人、塘房村6個村民組173戶819人、卡蘇村3個村民組161戶733人、牛廠坪村8個村民組369戶1732人、新房子村10個村民組449戶1997人、大布懂村8個村民組324戶1489人),77個村民組,3359戶人家,14264人,其中勞動力人口7760人。轄區內居住着漢族、布依族、彝族、黎族、苗族、仡佬族等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比例的13.2% 。

民建鄉是1992年撤、並、建後一個獨立建制的鄉。近些年來,全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交通方便,鄉政府駐地位於省道309線旁,關(嶺)興(仁)高等級公路和西北經濟環線穿鄉而過;境內有天生橋電站一座,電力充足,電視普及率80%,通電率100%;通訊便利,已開通程控電話、移動電話等現代化通訊設施,全鄉電話普及率80%。

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麥、高粱、小米等;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涼曬煙、辣椒、花椒、花生、苡仁米、油菜、油桐、水晶涼粉籽等;[2]

資源

民建鄉生物資源種類繁多,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平均降雨量1350mm,年均氣溫14.8℃,土壤肥沃,適宜種植多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麥、高梁、小米等;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涼曬煙、辣椒、花椒、花生、苡仁米、油菜、油桐、水晶涼粉籽等;有上萬畝的優質杉木林、灌木林、天然雜木林,以及遼闊的天然草場,全鄉森林覆蓋率18%。 民建鄉有較為豐富的水資源和旅遊資源。珠江水系的麻沙河流經該鄉腹地;還有國家尚未開發的集發電、灌溉、旅遊為一體的打魚凼調節水庫將是極為優美的旅遊勝地;有雄偉壯觀的天生橋;有風光旖旎的麻沙河漂流景區;有奇形怪狀的大硝洞,洞內怪石磷峋,有石鐘乳、石鴨子、仙人田、搖錢樹及高達10米的蓮花柱……景致頗為壯觀,是黔西南州境內少見的溶洞。91年縣委宣傳部組織有關人員前往考察參觀,並攝有錄像,開發前景非常可觀。

面對有利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生物、礦產、旅遊資源及優越的通訊條件、交通環境,鄉黨委、政府認真制定了經濟工作計劃,進一步解放思想、群策群力,加大工作力度,集思廣益、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營造有利的投資服務環境,帶領廣大幹部職工,以務實的工作作風,努力搞好工作,切實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為振興民建的社會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特色產業

民建鄉培植壯大泡核桃和養蜂產業

一杯清醇透徹的蜂蜜,幾顆皮薄肉脆的核桃,如今已成民建尋常百姓招待來客的桌上佳肴。近些年來,泡核桃和養蜂產業在民建鄉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引導下,已逐漸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2006年末,民建鄉泡核桃面積達36000畝,產量400噸,產值520萬元;蜜蜂3000多群,產量4.5噸,產值72萬元。

為進一步發展壯大民建泡核桃和養蜂產業,該年,民建鄉黨委政府重點抓實以下工作:一是邀請縣農業局、林業局、畜牧局術人員到民建,就泡核桃中耕管理和中蜂活框飼養技術為主,對廣大養、植戶進行專門培訓:二是在種植了2832畝泡核桃的基礎上,不斷挖掘種植潛力,今冬明春又規劃種植泡核桃5000畝;三是適時成立坡腳村核桃產業協會,為果農提供市場信息和科技服務;四足擴大對養蜂戶扶持力度,積極申報民建鄉中蜂活框飼養示範基地建設項目。努力做大做強民建鄉泡核桃和養蜂兩項富民特色產業。

民建鄉紮實推進泡核桃種植

一是長遠規劃,合理布局。把發展以泡核桃為主的林果產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來抓,提出到2010年再發展1萬畝,實現累計面積4萬畝的目標任務。立足地區資源特點,堅持林糧間作、以耕帶撫、退耕還林、"四旁"種植相結合,加大公路沿線、江河面山的種植力度。二是規範種植,嚴格管理。按照一塊好地、一棵優質苗、一個1立方米的塘、一背農家肥、一擔水、一張薄膜、一個防護籠的"七個一"標準規範種植,提高泡核桃種植質量。按照"三分種、七分管"的要求,狠抓管理,確保種一棵、成活一棵、發揮效益一棵。三是加強領導,完善機制。把泡核桃種植成效納入三個文明統一部署、統一檢查、統一考核,與幹部年度考核和提拔任用掛鈎。對完成情況好的給予獎勵,對完不成任務的進行通報批評。現今,全鄉已累計發展泡核桃3.4萬畝,發揮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3]

公共設施

民建鄉小水電建設成效明顯

領導服務到位。成立了由副鄉長任組長的綜合協調工作小組,負責協調、解決和服務小水電開發建設中的各種問題、矛盾和糾紛。在土地徵用協調上,深入細緻地做實群眾思想工作,公開補償標準並及時兌現;在調處矛盾糾紛上兼顧相鄰的保山、怒江兩地區,加強溝通協調,相互配合,分工協作,化解矛盾糾紛,共調處糾紛246起,調處率達70%。二是開發建設進度加快。裝機8000千瓦的兩岔河電站和裝機6000千瓦的滴水崖兩級電站已建成投入運行,裝機5000千瓦的旱谷地電站即將建成;裝機1.8萬千瓦的紅土田電站已完成土地徵用和進場公路建設,裝機8000千瓦的岔河三級電站,已完成1500米的遂道,正在加緊建設中。三是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專門設立了安全生產工作領導組,實行專人負責制,明確責任,與各業主和責任人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狀,並定期不定期到施工現場進行安全檢查,一經發現安全隱患,及時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確保無一起安全事故發生。

民建大西公路建設全面開工

近些日,民建鄉政府所在地大坪子至怒江西浪橋公路,已進入全面開挖建設中,該工程的啟動實施,將助推全鄉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由於受自然、歷史等原因的影響,民建鄉基礎設施脆弱,交通滯後,通訊不暢,信息封閉,制約着該鄉經濟社會的發展。為了加快民建基礎設施建設,開挖貫通民建至怒江公路大動脈,推動全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該鄉積極主動向上級爭取項目資金,共爭取到位資金160萬元,大西公路全程總長23公里,路基寬4.5米,已完成前期籌備工作,現今進入緊張有序的施工建設中。

為確保該工程按質、按量、按時完工,一是由縣交通局和民建鄉聯合成立民建鄉大西公路指揮部,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做到分工明確,任務到崗,責任到人。二是邀請縣紀委派人駐指揮部,嚴把工程建設招投標、轉包分包、資金撥付等關鍵環節,堅持財務專戶存儲,專款專用,做到合同管理,計量支付,確保工程建設資金安全、合理使用,從源頭預防腐敗。三是狠抓安全生產,明確管理職責,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