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民諺中的穀雨(杜良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民諺中的穀雨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民諺中的穀雨》中國當代作家杜良振的散文。

作品欣賞

民諺中的穀雨

歷經千年的農耕歲月,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對於農事與天氣之間的緊密關係善于思索,善於總結,善於以通俗簡約、流暢動人的民諺方式,口口相傳,代代沿襲。

我國地域遼闊,春天的腳步自南向北,一路灑綠。雨水也趕趟似的追着春天的身影,「雨生百穀」,雨水猶如母親的乳汁,滋養天地之間的萬物生靈。「春雨貴如油」,耕種的機會瞬間消逝,那些民諺就好像農事活動的指南針。

「穀雨前後,種瓜點豆。」這一句好像流傳最廣,無論東西南北,這一點似乎很適用。北方農村,春天姍姍來遲,沉睡一冬的草木開始了靚麗的妝扮,勤勞的農人在穀雨前後,開始了栽種,不僅僅是瓜豆,還有玉米高粱等等。到處呈現一派「穀雨時節種穀天」的繁忙之景。傳統的農人對於土地的感情非同一般,恪守傳之久遠的農諺,謹記於心,也是對於農耕傳統文化的一種眷戀和守望。

舊時常說「閒地芝麻和黍稷,深栽茄子淺栽煙」,閒散之地,大多零頭巴腦,或者窵遠偏僻,芝麻和黍稷不懼貧瘠之地,落腳之後就紮根於此,雨水飄來,它們頑強生長,憧憬秋後的金黃色的成熟。茄子根系發達,深栽耐旱,煙草則喜歡澇一些,淺栽利於節水澆灌。穀雨前後,不同作物的栽種自有一番學問,老道的農人滿肚子都是墨水,人人都是一本農耕活動的「活字典」。

老祖宗神農嘗百草,農耕肇始,後代綿延接力,生生不息。我國的農作物多得如天上星,栽種時間自有學問。「穀雨前後栽地瓜,最好不要過立夏。」

穀雨前後,北方山嶺中的梨花、蘋果花競相開放,千樹萬樹,色彩斑斕,引來蜜蜂蝴蝶翩翩起舞。此時,果農們無暇欣賞滿樹繁花之景,他們心中不停地閃現着「開花過密,適當疏掉,全部保留,空耗養料」的民諺,肩膀扛着梯子,手裡握着剪刀,在一棵棵的果樹之間,仔細疏花。一朵朵花瓣如天仙子輕盈落下,果樹少了重負,多了輕靈,待到秋天來臨,滿樹的果子蠻大的,懂管理會經營的果農還給它們貼上「萬事如意」、「羊年吉祥」、「福」等標籤,成為市場上的暢銷貨。

有關穀雨的民諺多得數不清,「穀雨種棉花,能長好疙瘩」,「清明高粱穀雨花,立夏穀子小滿薯」,「穀雨打苞,立夏齜牙」,等等,無不凝結着一代代農人在長期的農耕生活中的智慧結晶,它們不斷地傳揚,不斷地發展與創新,成為一筆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1]

作者簡介

杜良振,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