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氣球上的五星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氣球上的五星期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氣球上的五星期》(Cinq Semaines en ballon)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發表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其系列作品《奇異旅行》(Voyages Extraordinaires)的第一部,首次出版於1863年1月31日。作品共44章。

該小說講述英國旅行家塞繆爾·弗格森決定乘氣球對非洲進行探險,他和同伴遇到了有害的空氣、可怕的土著、自然的危機,最後終於歷盡艱難險阻,到達了此次探險的目的地。該小說中體現了冒險家們互幫互助的友愛精神。

基本內容

作品名稱:氣球上的五星期

作品別名:空中旅行記、飛行記

作品出處:《奇異旅行》

作者:儒勒·凡爾納

首版時間:1863年1月31日

外文名稱:Cinq Semaines en ballon

創作年代:19世紀60年代

內容簡介

1862年,探險家塞繆爾·弗格森博士準備乘氣球由東向西飛越整個非洲,這一消息引起很大反響。4月18日晨,弗格森帶着他的朋友肯尼迪和僕人喬,乘坐雙層氣球「維多利亞號」,從非洲東岸桑給巴爾島出發,幾天後到達非洲中部重鎮卡結赫。當地土著人把維多利亞號當作月亮,把乘在上面的三人當作月亮之子。博士應邀進宮醫治國王蘇丹的病,傍晚回氣球途中,發現土著居民開始騷亂。原來他們看見月亮正從地平線升起,對氣球產生懷疑。三位航空家靠着氣球的急速上升脫離險境。之後,他們躲過了可怕的雷雨雲層,打死了鈎住氣球的大象,又飛經赤道,看到了尼羅河的源頭。氣球進入沙漠地區時,風變得極其微弱,氣球幾乎困在沙漠上空,斷水的煎熬使大家絕望。忽然一股熱風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從東南方刮來,把氣球吹到一塊綠洲上,三個人才得救。氣球飛翔在乍得湖上空時,一群兇猛的禿鷹襲擊並啄破了氣球,人們扔掉吊籃里所有壓艙物也控制不住氣球的下降。喬無畏地跳入湖中,才使氣球重新上升。

第二天,博士他們去掉氣球外面已破的氣囊,救出正被阿拉伯人追趕的喬。這天夜半,三位航空家在森林裡遭列塔利巴人的火攻,當他們飛入空中時,塔利巴人騎馬緊跟追殺。氣球漏氣嚴重,迅速下降,博士果斷決定扔掉他們乘坐的150多斤重的吊籃,三人抓住氣球的網罩升空。不料,網罩鈎在了一棵孤樹上。博士指揮大家點燃乾草給氣球的氣囊充氣,當塔利巴人圍攻上來時,氣球完全脹鼓了,突然飛升起來。10分鐘後,三位航空家飛過了塞內加爾河,在對岸法國殖民地降落。這天是5月24日。經過五個星期的歷險,飛越非洲的探險終於勝利完成。

創作背景

1848年,凡爾納來到巴黎學習法律,可是他對法律毫無興趣,卻愛上了文學和戲劇。畢業後在大仲馬的鼓勵下,開始了詩歌與戲劇的創作,先後寫了20個劇本(未出版)和一些充滿浪漫激情的詩歌。這期間,他結識了閱歷深廣的探索家阿拉戈,對遊歷冒險與科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如饑似渴地學習各類知識,為他以後科幻創作打下了紮實的科學基礎。

1857年,凡爾納與已有兩個小女孩的寡婦奧諾里結婚。婚後開始創作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說《氣球上的五星期》。期間大仲馬閱讀了他的手稿,鼓勵他在自己開創的這條科幻小說道路上堅持走下去。

小說最初題為《空中旅行》(Voyage en l』air),在出版商赫澤爾的要求下,凡爾納對其進行了修改,並更名為《氣球上的五星期》。

人物介紹

弗格森

弗格森博士冷靜睿智,博學自信,對探索人類未知領域具有鍥而不捨的、持之以恆的精神,總能在安全時保持清醒,危險時保持冷靜,每次都能帶領大家化險為夷。

肯尼迪

肯尼迪英勇熱情,槍法如神,他的獵物使旅途的食物豐盛了不少,他精準的槍法不止一次地抵禦了野人的攻擊。擁有過硬的狩獵技巧與有難同當的精神。

喬是博士的僕人,也是博士的朋友。他身手敏捷,樂天豁達,廚藝超群。他雖然曾被金礦石迷花了眼,但是極具犧牲精神,為了大家的安全,他甚至差點兒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人物介紹整理自

作品鑑賞

人文關懷

書中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和關懷:三位旅行家曾經不顧生命危險救了一位法國傳教士;當氣球快要墜入乍得湖的時候,為了讓氣球再次升起來,喬奮不顧身地跳入湖中,挽救了兩位同伴的性命;而當喬在撒哈拉大沙漠逃命的時候,肯尼迪的一槍也將喬從野蠻民族那裡挽救了回來。這種互愛互助的精神在當今個性張揚的時代是非常值得讀者珍惜和發揚的。

民族偏見

這部小說為展示了非洲奇麗的風光,介紹了豐富的地理知識。作者通過小說主人公費爾久遜博士的形象,充分表現了一個科學家劉科學、對人類進步事業的忠誠,讚美了他的勇敢堅強,顯示了現代科學技術的巨大力量。但是,小說在描寫非洲土著人時,流露出種族偏見,不免留有時代和歷史的局限。

儒勒·凡爾納的《氣球上的五星期》描寫了弗格森博士和他的夥伴跨越非洲大陸的整個過程,其中明顯的表現出了對歐洲文明的讚美,以及對落後文明的厭惡與不屑。從東方學的角度看,《氣球上的五星期》表現了較強的民族性與由此而生的歐洲中心主義,這些主要體現在作品對非洲的環境描寫上。

不僅如此,凡爾納更多的是要在這個過程中展示出本民族的優秀,要烘托這一點,作品中的典型環境是沙漠,那裡意味養乾渴,荒涼,孤獨,和死亡,穿越沙漠就必須克服這些。弗格森一行人的成功就是作者對西方人和西方文明的肯定。但是就整部作品而高,站在東方學的角度,這種肯定也是建立在一種歐洲上,非洲下的錯位之上。他們自詡為最文明的民族,居高臨下審視他者,即使在後來的不斷反思中,東方學也仍舊保有或多或少的歐洲中心意識。這種現象很難避免,要求其公止客觀的對待東方也非一朝一夕,但在人們的分析和批評中至少應有意識的防止被帶入歐洲中心主義的論說中去,在看問題時始終明確自己作為一個東方人的定位。

藝術特色

書中對非洲大陸的風景描寫十分生動細膩,高山大海、沼澤窪地、沙漠河流,還有火山等熱帶地貌在小說中全部都有所涉及;猴麵包樹、無花果樹、金合歡樹、羅望子樹等熱帶植物真是千奇百怪;大象、河馬、鱷魚、禿鷲、豹子、鬣狗等熱帶動物應有盡有,還有與野人、猴子鬥智鬥勇的驚心動魄的場面,這些都不禁使人浮想聯翩,產生去非洲冒險旅行的衝動。 氫氣球是他們乘坐的交通工具,即使對今天的中國讀者來說,它也是一個比較陌生的事物,而書中主人公早在19世紀上半葉已經想到了用它來當做探險的工具,更有趣的是,作者連氣球的複雜結構也通過主人公詳細地介紹給了讀者,可見該書作者廣博的知識和極其豐富的想象力。新奇的交通工具加上美麗的風景增添了該書的趣味性。[1]

參考文獻

  1. 氣球上的五星期道客巴巴網,201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