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墩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水墩鎮位於紫金縣東南部,距離縣城36公里,與五華縣龍村鎮毗鄰,主要公路有縣道X170線,已經全線通車的汕湛高速公路途經該鎮,並在黎坑村設出口。總面積115.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9871公頃,耕地1062.2公頃。2007年全鎮轄10個行政村,有4182戶,總人口21752人。[1]

簡述

2007年,水墩鎮積極推進十項民心工程建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協調發展,鎮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652萬元,工農業總產值4954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511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3368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3.7%、2.2%和8.6%。固定資產投資5195萬元,比上年增長13%。年內,鎮主要經濟指標考核和工作綜合考評分別被縣委、縣政府評為一、二等獎。

農村經濟

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年內,籌資21萬元改造和新建3座橋樑,爭取上級資金扶持修築豐下25米長河堤,維修2座陂頭和豐上三面光1700多米的灌溉渠道,重建雅布橋和秋溪合水橋,修復機耕路10公里,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改善。全鎮有小莊園、小果園785個,水果種植面積1.26萬畝,總產2732噸;全年糧食總產7926噸;種植優質水稻1.1萬畝,畝產381公斤;生豬飼養1.3萬頭,出欄8007頭;「三鳥」飼養18.8萬隻,出欄16.1萬隻。加快新型節能沼氣建設,全年新建沼氣池300個。

鄉鎮企業

加強秋溪石場、群豐石場及鐵嶂礦場管理,促進企業正常生產,增加鎮級財政收入,促進鄉鎮企業發展。

招商引資

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年引資總額5000多萬元。提高水墩鐵嶂錫礦、群豐閩中匯興石業、秋溪日仙宏勝石場等企業的經濟效益,增加財稅收入。同時,秋溪菜場簽約進場。

財稅金融全年實現稅收收入134.8萬元,比上年增長25.2%,其中國稅33萬元,地稅92.8萬元,財政兩稅9萬元,完成生豬稅3200頭。水墩農村信用社年末存款餘額2014萬元,貸款餘款1023萬元。年內,水墩農村信用社年底獲得縣主要經濟考核一等獎。

【個體私營經濟】2007年全鎮有個體私營戶138戶,從業人員185人,上交工商管理費和市場管理費6.6萬元。主要從事交通、電器、家私、飲食、服務、機械維修、建築等行業。

【基礎設施建設】2007年,總投資360多萬元鋪設水墩村至五華縣睦賢村3公里水泥路、完成水墩村松林至黃沙1公里的村道水泥路面硬底化改造、完成上璜坑村鐵嶂至上璜坑5公里、黎坑村黎坑至洋高4公里村道水泥硬底化建設。市政建設不斷完善,總投資110萬元、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的鎮政府綜合大樓建成,投入20萬元綠化鎮政府大院,改善了辦公環境;投資40多萬元的國土所辦公大樓建成投入使用。年內完成村道水泥硬底化16公里,總投資280萬元。其中完成陂湖花樹下至南奮2公里,水口至龍窩的8公里出口路,水口村至龍窩茶坑2公里硬底化建設。年內由外出鄉賢和群眾集資改造的雅布村龍子布大橋。年內,供電部門投資45萬元完成黎坑、雅布和部分村低壓線路10公里改造,35千伏變電站立項建設;電信部門投入16萬元對段布村線路進行擴容改造,農村寬帶網絡「村村通」工程已完成90%。通信網絡覆蓋範圍擴大,固定電話增至2900部,農村電話普及率75%,手機用戶1500戶。

【教育事業】全鎮有初級中學1所、小學14所。2007年有中學教職工67人、小學教職工130人,在校中學生1289人、小學生2630人。改善教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年內,水墩中學投入30萬元完善學校運動場、開通「校訊通」信息網絡。水墩中心小學搬遷重建,教學大樓封頂。全面實現免費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水墩中學學生考入紫金中學13人,該校被縣評為2007年「四五」普法先進單位;水墩中學黃知古,水墩小學劉劍平、彭玩英等3名教師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優秀教師。

【文化廣電】村有線電視覆蓋面不斷擴大,已有圩鎮和2個村可收看35個頻道節目,有線電視用戶200戶。

【衛生保健】鎮衛生院共有門診5間、村衛生站21所,2007年,全鎮有醫務人員45人,其中鄉村醫生20人。投入40萬元擴建的鎮衛生院綜合大樓建成,建築面積600平方米;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的水墩衛生院秋溪分院在深圳東湖醫院的幫扶下動工建設。年內,水墩衛生院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文明單位。完善初級衛生保健網絡,積極實施住院分娩管理。全年共組織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20672人,至年底,參保人數占農村總人口92%。

【社會事務】2007年,全鎮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線701人。落實五保戶、特困戶、優撫對象生活補助,定期發放救濟資金。做好災後復產重建工作,發放救災補助款175萬元,其中補助「全倒戶」136戶共136萬元,年內全部建成併入住新房。開展各項慰問活動40人次,發放慰問金、慰問品計值10萬元。2007年全鎮辦理結婚270對,離婚8對;完成徵兵7名;全年火化遺體71具。

【人民生活】全年共投入資金100多萬元,解決陂湖、水墩、圩鎮農田灌溉用水難問題;完成農房改造30戶;鎮府投入幫扶資金20多萬元,完成村級籌資入股任務。全鎮農村人均純收入3511元,比上年增長8.64%,農村人均有鋼混結構住房面積18.5平方米。全鎮居民有固定電話2800部,農村家庭普遍擁有電視、液化氣爐具等,85%農戶有摩托車。

【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年內,全鎮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文明單位1個,文明村4個,文明家庭50戶;鎮委副書記張國康被評為縣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積極分子。

【人口與計生】依法推進計劃生育工作,控制人口過快增長。全面開展計生清理清查工作。全年完成「四術」469例,全鎮人口出生率13.26‰,計劃生育率81.48%,自然增長率8.51‰。10月,秋溪村經市計生工作檢查合格。

【綜合治理】鎮綜治辦公室、派出所、司法所之間緊密配合,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全年共發生刑事案件6宗,偵破3宗,偵破率30%;發生治安案件14宗,查處14宗。年內,水墩鎮被縣委、縣政府評為信訪工作考核先進鎮;陂湖等10個行政村被評為維穩工作考核一等獎。

概況

位於廣東省紫金縣境東部,東與五華縣龍村鎮毗鄰。2008年末,面積115.4平方千米,戶籍總人口2321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26人。轄1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水墩圩。

沿革

水墩因圩場設在北琴江支流岸上的墩下而得名。明清時屬琴江都秋溪社(約)和瀧下社(約)的一部分。民國初屬第六區(中壩),民國18年(1929年)起屬第三區,民國34年分屬龍光鎮、中正鄉。建國初屬第五區(龍窩)、第三區(龍窩),1957年12月設水墩鄉,1958年10月屬龍窩公社,1961年4月分出建立水墩公社,1983年9月撤社設區,1987年4月改稱水墩鄉。位於縣境東南部,東鄰五華縣龍村、華陽,西接龍窩、烏石,南連洋頭,北接敬梓、中壩。鄉政府駐地水墩圩,西北距縣城36千米。

1988年,水墩鄉總人口3211戶1897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27人,總面積113.96平方千米,轄群豐(志民、志強、志富3個自然村)、秋溪(地子前、梅墩、店排3個自然村)、塅布(中石坑、塅布2個自然村)、高嶺(陶下、合水2個自然村)、雅布(富強、留坑、龍子布3個自然村)、黎坑(黎坑、陂坑、洋高3個自然村)、黃輋(澄坑、黃輋2個自然村)、水墩(豐上、豐下、黃砂3個自然村)、陂湖(陂下、增陂、歸湖、河塘、杞洋5個自然村)、水口(上村、水口圍2個自然村)、上璜坑(上璜坑、下璜坑2個自然村)11個行政村。

1993年撤鄉建鎮。2004年,撤銷高嶺村併入秋溪村;全鎮轄群豐秋溪雅布黃輋水墩水口陂湖、塅布、上璜坑、黎坑10個行政村,30個自然村,總面積115.4平方千米,總人口21786人。

相關視頻

水墩鎮飛上璜坑村試航成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