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水盂,又稱水丞、硯滴,在古代則直呼為「水注」。其主要作用是為了給硯池添水,最早出現在秦漢。它的形制多種多樣,千變萬化,但以隨形、象形居多,另一些則是圓形的,或扁圓、或立圓。

從材質來說,它的用料非常豐富,有陶土、瓷品、銅質、玉石、水晶、玳瑁、綠松、瑪瑙、玻璃、漆器、竹木、景泰藍等500餘種。其圖案更是五彩繽紛,寶藍、鈞紅、翠綠、烏金、蓮青、鵝黃、人物、山水、花鳥、蟲草,應有盡有。

宋趙希鵠《洞天清錄 • 水滴辨》:「古人無水滴,晨起則磨墨,汁盈硯池,以供一日用,墨盡復磨,故有水盂。」[1]

可知水盂為盛磨墨用水的盛水器,以玉、瓷、紫砂等常見。一般配有銅或玉質的小水匙,目前所見實物以魏晉時為最早。

晉代、南北朝時水盂多為青瓷。或鼓腹似罐,或為動物:如青瓷兔形水盂蛙形水盂等,做工無不精巧雅致。

明、清兩代水盂傳世品較多。品種豐富,有玉、石、瓷、料、紫砂等。除瓷製品外,其他多為觀賞器而非實用品。瓷製水盂的實用性較強,其形多為圓形。盂口富有陳設性和工藝性,這也是明、清代兩代水盂與以前水盂的本質區別。

水盂除實用意義外,更多的是帶有觀賞陳設。它供置於書齋的案幾之上,與硯田相伴,與文人相對。因此,它必須符合主人的情趣,方可入選,包括其材質、工藝、造型、紋飾、畫意等等,否則就難以廁身其列了。另外,從養生之道來說,水盂可息心養性,「一洗人間氛垢矣,清心樂志」。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水盂可助文思,「几案之珍,得以賞心而悅目」。再往深層究,也有一些是被用來做精神寄託的,有稱其為丞兄或丞友的。陳玉堂老先生更是惟嗜「水丞」,收集的水盂有數百隻,跨越多朝,用材廣泛,洋洋大觀,甚稱「國內藏盂第一人」。他把自己的書齋起名為「百盂齋」,並刻制一方小印「迂而且愚」。這是齋主謙虛之詞,同時也借用諧音,說明齋內除了盂(迂)還是盂(愚)。[2]

  古人云:「筆硯精良,人生一樂。」因此,水盂等文玩不僅成了文人雅士追求悠閒優雅生活的一種表徵,而且更是一個包羅萬象,內涵豐富的收藏天地,同時也是投資收藏的長生不衰的一大亮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