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蔗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水蔗草

中文名稱:水蔗草

拉丁學名 Apluda mutica Linn.

別 稱 水蔗、假雀麥、絲線草、糯米草

界 植物界

科 禾本科

屬 水蔗草屬

性味歸經 味苦,性平。歸心經

水蔗草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水蔗草ApludamuticaL.的根或莖葉。分布於華南、西南各地。具有祛腐解毒,壯陽之功效。用於下肢潰爛,蛇蟲咬傷,陽痿。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堅硬根頭及根莖,鬚根粗壯。稈高50-300厘米,質硬,直徑可達3毫米,基部常斜臥並生不定根;節間上段常有白粉,無毛。

葉鞘具纖毛或否;葉舌膜質,長1-2毫米,上緣微齒裂;葉耳小,直立;葉片扁平,長10-35厘米,寬3-15毫米,兩面無毛或沿側脈疏生白色糙毛;先端長漸尖,基部漸狹成柄狀。

圓錐花序先端常彎垂,由許多總狀花序組成;每1總狀花序包裹在1舟形總苞內,苞下有3-5毫米的細柄;總苞長4-8毫米,邊緣具窄膜質邊,無毛或疏生疣基毛,背面有多數脈紋,先端具1-2毫米的錐形尖頭,有時在圓錐花序下部的可發育近似正常葉片狀;總狀花序長6.5-8毫米,基部以0.5毫米的細柄着生在總苞腋內;總狀花序軸膨脹成陀螺形,長約1毫米,2有柄小穗從兩側以扁平的小穗柄夾持無柄小穗,與總狀花序軸直接連生而無關節;小穗柄長3-5毫米,寬1-1.5毫米,常具3脈,堅韌而不脫落。退化有柄小穗僅存長約1毫米的外穎,宿存;正常有柄小穗含2小花,第一穎長卵形,綠色,紙質至薄革質,長4-6毫米,先端尖或具2微齒,脈紋多而密,第二穎等長或略短於第一穎,稍寬,3-5脈;第一小花雄性,外稃長3-4.5毫米,3脈;內稃稍短,具2脊;雄蕊3,花葯黃色,線形,長1-1.5毫米;第二小花等長或稍短於第一小花,其內稃卵形,長僅約1毫米,雄性或有時兩性而結實,成熟時整個小穗自穗柄關節處脫落。無柄小穗兩性,第一穎長3-5毫米,長卵形,綠色,7脈或更多;第二穎舟形,等長於第一穎,質薄而透明,5-7脈;第一小花雄性,略短於穎,長卵形,脈不明顯;第二小花外稃舟形,1-3脈,先端2齒裂,無芒或於裂齒間生1膝曲芒;芒柱褐黃色,長1-2毫米;花柱基部近合生,鱗被倒楔形,長約0.2毫米,上緣不整齊。穎果成熟時臘黃色,卵形,長約1.5毫米,寬約0.8毫米,胚長約1毫米。葉表皮硅質體為十字形至啞鈴形之間的過渡型,或有時結節形,氣孔副衛細胞三角形。花果期夏秋季。[1]

植物種屬

禾本科植物水蔗。

分布區域

分布於華南、西南各地。

生長環境

常生於林邊、籬邊、開曠草地或河岸。

藥用價值

一、

功能 祛腐解毒,壯陽。

主治 用於下肢潰爛,蛇蟲咬傷,陽痿。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相關論述廣州植物志》:「治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1、治毒蛇咬傷:取水蔗草鮮根擦之。

2、治腳部糜爛:水蔗草鮮莖、葉搗爛貼敷。(1-2方出自《本草圖典第1卷》)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切段,曬乾或鮮用。[2]

二、

拼音Shuǐ Zhè Cǎo

別名假雀麥、絲線草、糯米草

出處《廣州植物志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水蔗草的根或莖葉。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2米。稈直立或攀援狀,多分枝。葉片扁平,線形,長10~30厘米,寬5~10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窄成一短柄,禿淨。總狀花序單生,總苞長6~8毫米,先端短尖;穗軸扁平,長約4毫米;無柄小穗長約4毫米;第一朵小花的外稃長約4毫米,先端短尖,有脈5條;內稃與外稃等長,邊緣窄內卷;第二朵小花的外稃闊卵形,較第一朵小花的外稃微短,背隆凸,呈兩側壓扁,先端短尖,邊緣窄內卷,內稃先端鈍頭;退化的具柄小穗穎狀,扁平,長卵形,長約1毫米,小穗柄扁平,長約3~4毫米;其雄性或中性的具柄小穗長約4毫米。花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長於林邊及籬邊。分布我國華南、西南各地。

功能主治治毒蛇咬傷。取其根擦之。莖葉搗碎貼敷,治腳部糜爛。

摘錄《中藥大辭典[3]

參考資料

  1. 水蔗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水蔗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3. 水蔗草,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