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永安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永安溪靈江上游,長141.30Km,流域面積為2704Km2。

源頭稱石長坑,在縉雲大源附近稱曹溪(又名金坑),與曹店港匯合後稱永安溪。永安溪自西向東橫貫仙居盆地,至三江村與始豐溪匯合為靈江。主要支流有曹店港、九都坑、十三都坑、十八都坑、北岙坑、朱溪、雙港溪和方溪[1]

幹流概況

為靈江上游,長141.30公里。源頭稱石長坑,自仙居縣西南端安嶺鄉迂迴東北,流經縉雲縣境,在大園附近折回稱曹溪(又名金坑)。在曹店附近與發源於陳嶺水壺崗的曹店港匯合後稱永安溪。

永安溪自西向東橫貫仙居盆地,至臨海市城西三江村與始豐溪匯合為靈江。沿途有40多條支流自南北兩側匯入,流域面積2702平方公里(含境外縉雲縣150.50平方公里、磐安縣175.80平方公里)。其中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 以上的支流有曹店港、九都坑、十三都坑、十八都坑、北岙坑、朱溪、雙港溪與方溪。為靈江上游,長141.30公里。源頭稱石長坑,自仙居縣西南端安嶺鄉迂迴東北,流經縉雲縣境,在大園附近折回稱曹溪(又名金坑)。在曹店附近與發源於陳嶺水壺崗的曹店港匯合後稱永安溪。永安溪自西向東橫貫仙居盆地,至臨海市城西三江村與始豐溪匯合為靈江。

流域概況

永安溪是仙居的母親河,西起安嶺,東下為臨江,橫貫仙居全境。永安溪被專家喻為「幽谷溪流、清澈見底、終年不枯。據水質專家分析可達家一級飲用水標準」。現開闢的永安溪漂流河段總行程7.68公里,以仙居土產的竹筏為工具,「小小竹排溪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乘一葉竹筏順流而下,或如履平地或急穿險灘,遠離城市 的繁華和喧囂,碧水、藍天、遠山能讓你品味到似水柔情般的逍遙溫馨和兩岸奇趣橫生的田園景色。

仙居盆地

主要分布在仙居縣境內,其東北角延伸至臨海市西部,呈東北——西南向帶狀分布。東西向直線長63公里,南北向寬約6公里。盆底海拔,西部120米,東部10米,永安溪貫穿其中,沿途呈砂礫質溪灘發育。盆地南北有括蒼山與大雷山挾持,周邊形態基本保持白堊系紅色岩層形成時輪廓。盆內呈紅岩高丘與低丘發育,間有橫溪碧丹崖、林下小方岩、羊棚頭四十五洞等丹霞地貌。紅色高丘把盆地分割成仙居縣橫溪、田市、城關、下各與臨海市白水洋5片[2]。橫溪片以高丘、谷底平原與沖積扇為主。田市片與仙居城關片以沖積扇為主。下各鎮片為溪灘、沖積扇、低丘與堆積階地,土質較肥沃。白水洋片以低丘與沖積扇為主。

始豐溪

又名大溪,發源於磐安縣大磐山南麓,由後求入天台境,流經龍溪、街頭、新中、平橋、山河、麗澤、城關、坦頭,在灘嶺鄉下灣村出境入臨海市,於三江村與永安溪匯合後稱靈江,靈江與永寧江匯合後稱椒江,爾後入海。始豐溪主流長132.70公里,在天台縣境內68.5公里。全流域面積1610平方公里,天台境內1111.54平方公里。河流落差686米,多年平均流量20.53立方米每秒。大磐山主峰1236米,為始豐溪和靈江的發源地。

視頻

永安溪 相關視頻

仙居永安溪綠道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