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匯文書院鐘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匯文書院鐘樓,位於南京市金陵中學主校區內,是南京市19世紀末的最高層建築,也是基督教在南京建造的現存最早的學校建築,占地約330平方米。鐘樓由美以美會於1889年建成,1917年因失火重建,遺留至今。

歷史

初建

匯文書院鐘樓於1888年春季美國基督教美以美會的傅羅創辦匯文書院時建立。書院的建築是由美以美會委託美國建築師設計,由陳新記營造廠營造的。

鐘樓是當時南京最早的多層高樓。在當時南京的平房中,是鶴立雞群的,引起市民的極大興趣,並被作為南京的地理標誌。所以「三層樓」就成了鐘樓的代名詞。當時行人問路、僱車,問匯文書院,不知,問「三層樓」,皆知。

結構

匯文書院鐘樓原主體三層,中為五層,重建時改為二層並保留至今[1]

樓內,樓梯下面是地下室的入口。一樓和二樓的中間是過道和樓梯,兩邊幾乎對稱為四個大室;三樓以屋的坡頂內縮為六個小室,過道處設了一個門,便成為一個中室。從中室進去,西南角有一個陡直的木梯,拾級而上掀開頂蓋就到了四方鍾亭。鍾亭的坡頂為四稜錐形,頂角呈120度,也由水泥方瓦鋪設,其頂尖距地面高度約為17米。第三層在重建時改為閣樓,放置一個大鐘,通高1.3米,寬1.4米,是由美國密歇根州諾斯維爾貝爾鑄造公司(American Bell and Foundry Company of Northville, Michigan)1899年前鑄造的「博爾登教堂大鐘」。

鐘樓屬於美國殖民期的建築風格。平面圖是「申」字形,採用了四面開窗的方形立面,平面和立面都追求嚴格的對稱關係,甚至主立面的煙囪都是對稱的。牆面為青磚,勒腳、檐口等處有精細的裝飾線腳,符合16世紀後半葉府邸建築風格。每層樓的窗戶上沿及水平繞牆體一周還有外凸的橘紅色裝飾線。門窗為半拱形木質結構,樓梯為木質結果,室內鋪有木質地板。屋頂為四坡形,由水泥方瓦鋪設,東西兩間房設有壁爐和煙囪。

影響

匯文書院鐘樓是金陵中學的標誌性建築。鐘樓的圖案被金陵中學校徽所使用。

鐘樓的鐘聲已成為學習生活中的一部分,清晰、震撼。金陵中學1968屆校友謝金才在《當鐘聲響起的時候》一文中寫道:「1965年,我在當時稱為十中的金陵中學參加中考,那是我的一次聽到鐘樓的鐘聲,它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它莊嚴、神聖。每考完一場,考生們都走向操場,不約而同地都有一個舉動:仰望鐘樓,渴望着能考入師資雄厚、人才輩出的名校,經常聽到這激勵的鐘聲。2008年9月30日,參加金陵中學建校120周年慶,離校40年再次聽到這個鐘聲,它是那樣的熟悉,那樣的親切。一股股暖流湧進我的心田,一幕幕往事從腦海中掠過[2]。」

視頻

匯文書院鐘樓 相關視頻

匯文2015書院宣傳片
南京市金陵中學130周年宣傳片

參考文獻

  1. 學校里有鐘樓 古建中國之匯文書院鐘樓, 古建中國,2017-7-12
  2. 鐘聲悠遠 文化綿長,金陵中學,2014-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