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上寄元六林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上寄元六林宗》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江上寄元六林宗》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是李白晚年所作的一首悲秋感懷之詩,旅途中睹秋景而生悲戚之情,寄語友人感慨人生失意的同時,卻又堅定了自己不屈服於現實的立場。

《江上寄元六林宗》的作者是李白,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73卷第13首。這是李白晚年所作的一首悲秋感懷之詩,旅途中睹秋景而生悲戚之情,寄語友人感慨人生失意的同時,卻又堅定了自己不屈服於現實的立場。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江上寄元六林宗[1]

創作年代;唐代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

《江上寄元六林宗》

霜落江始寒,楓葉綠未脫。客行悲清秋,永路苦不達。

滄波渺川汜,白日隱天末。停棹依林巒,驚猿相叫聒。

夜分河漢轉,起視溟漲闊。涼風何蕭蕭,流水鳴活活。

浦沙淨如洗,海月明可掇。蘭交空懷思,瓊樹詎解渴。

勖哉滄洲心,歲晚庶不奪。幽賞頗自得,興遠與誰豁。

詞語注釋

元六林宗:詹鍈謂即元丹丘。李白又有《秋日煉藥院鑷白髮贈元六兄林宗)詩,其中有"投分三十載,榮枯同所歡"之句,可知元與李白為舊交。

川汜:水濱。

夜分:夜半。河漢:即銀河。

溟漲:大海。

活活:流水聲。

掇:拾取。

瓊樹:亦喻指友人。《古文苑》卷四李陵《贈別蘇武》:"思得瓊樹枝,以解長渴飢。"

勖:勉勵。

興遠:意興高遠。豁:抒發。

白話譯文

秋天的霜落了,江水變得寒冷,可楓葉仍然是綠色,還沒有脫落。

遊客在外,路途遙遠難以到達目的地,加上寒冷的秋季,心情更加悲戚。

大江煙波渺渺,長天浮雲掩蔽白日。在山巒密林間泊船,猿猴哀啼不絕,使人心驚。

中夜起看天上河漢旋轉,下視大江潮水洶湧。涼風蕭蕭,流水嗚鳴。

江浦沙灘乾淨如洗,明亮的海月,讓人想拾取弄掇。懷念你,高潔的朋友,身如瓊樹,心如惠蘭,如饑似渴。

讓我們相互勉勵,讓滄洲的高潔之心不因年老而屈服社會現實。欣賞幽靜的風景很自由自在,除你以外,還可以與誰豁開心胸交談呢。

作者簡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3]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4]

視頻

李白:不朽的詩人

大詩人李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