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江蘇省海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江蘇省海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園區圖)原圖鏈接來自 企業林 的圖片

江蘇省海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面積208.9平方公里,人口26.5萬人,下設13個片區辦事處、18個社區、40個村。。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更多的是着眼於產業發展規律。高新技術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對於「高新區」的介入甚至都細化到了產業的指導目錄,也就是說,哪個地方的高新區應重點發展何種產業,都有着明確的規定。

目錄

園區介紹

海安高新區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傾力打造長三角北翼科技生態人文新城,形成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及電子信息等戰略產業集群,彰顯「產、城、人、文、景」有機融合形態特徵。先後被授予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科技示範園區、國家級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江蘇省創新型園區、江蘇省生態工業園區、江蘇省「兩化」融合示範區等榮譽稱號,綜合發展水平位於全省省級高新區前列。

區位優勢

啟揚高速、沿海高速、寧啟鐵路、新長鐵路、海洋鐵路、204國道、328國道、221省道等縱橫貫穿,由區內胡集高速道口,可直通上海、蘇州、無錫、常州、南京等大中城市,可迅捷到達浦東、虹橋、南通、祿口等機場。在建的連申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極大地提升海安高新區港口、航運、物流優勢。國家「西氣東輸」已經進入海安高新區。

產業基礎

形成了新興產業、裝備製造、紡織化纖三大工業板塊集群,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綜合發展水平保持南通市第一。蘇中醫藥物流園、蘇中植物園、蘇中糧食物流園、義烏商貿城、泓潤達鋼材市場、華中五金機電城、現代物流園等一批重特大服務業項目相繼落戶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形成「樞紐海安、物流天下」的特色品牌。建成國家級家禽標準化養殖基地、原料繭生產基地以及海北、聯合高效設施栽培基地,向陽牛奶場成為全市首家國家級奶牛標準化養殖示範基地;以龍湖山莊為中心的3000畝現代都市農業園正在成為休閒旅遊的好去處。

創新創業寶地

由國際著名設計機構高起點、高標準編製成海安高新區發展總體規劃,形成七大特色產業園區主體功能區布局;科技創業、文化創意、新材料、商貿物流、糧食物流、現代建築、重型裝備製造等產業園區規劃相繼實施。招商成效在大項目的引進與建設上得到充分展現,弘盛新材料、三洋電梯、浚豐太陽能、人民電器等項目相繼落戶。民營經濟保持南通市第一強。

投資環境

先後獲得全國文明縣城、國家生態鎮、國家衛生縣城、中國綠色名鎮、江蘇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鎮、江蘇省安全生產先進鎮、江蘇省依法行政示範鎮、江蘇省誠信鄉鎮、江蘇省放心消費創建示範鎮、江蘇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鎮、江蘇省科技示範鎮等榮譽,是江蘇最平安、最安全、最和諧的地區之一。

發展前景

海安高新區將積極策應沿海開發、江海聯動,依託長三角北翼交通樞紐的優勢,立足長三角北翼創新創業主陣地、長三角北翼新興產業大平台、長三角北翼綜合物流集散地、長三角北翼現代文明示範區的戰略定位,全力推進特色園區建設,奮力把高新區建設成為蘇中地區現代化建設的樣板區、創新型經濟的先導區、全社會和諧的示範區,力爭2015年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高新區發展歷程

高新區發端於1988年國務院啟動的「火炬計劃」,所以有的高新區起名為「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間,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的基本國策,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資源、資金和廉價勞動力推動的粗放式增長模式。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於是1988年6月,總設計師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

「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該計劃的兩項核心內容就是「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創辦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火炬計劃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北京誕生[2],當時名稱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簡稱北京試驗區。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關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國已有156家高新區。

視頻

江蘇省海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相關視頻

海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
創新創業高地 幸福宜居新城 海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