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西省通用技術工程學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江西省通用技術工程學校是一所全日制省屬公辦中等職業學校,隸屬於江西省農業農村廳,前身為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雲山分校,創辦於1958年8月,1980年8月,改制並更名為江西省農墾學校,1998年5月,再次更名為江西省通用技術工程學校。

學校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是全國第一批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全國職業教育[1]先進單位、全國示範性計算機實訓基地、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全國國防教育[2]特色學校。學校占地面積2334畝。其中,校園面積604畝,山林面積1730畝,建築面積10.32萬平方米。

學校介紹

據江西省通用技術工程學校網站顯示,該校開設有機電技術應用、電子技術應用、模具設計與製造、數控技術與應用、計算機及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計算機輔助設計、電算化會計、電子商務、文秘、園林等十多個專業,截止2006年2月16日數據,在校學生3000多人。教職工150多人,其中高級講師有23人,講師35人,助理講師43人,另有外聘中高級職稱人員20多人,形成了一支以自己職工為基礎的以中青年教師為骨幹的梯形師資隊伍。黨委書記兼校長胡位淮。內設機構有辦公室、財務科、總務科、學生科、保衛科、離退休人員管理科、招生就業指導辦公室、學校發展規劃辦公室、教務科、機電工程科、信息工程科、財經管理科、成人教育科、團委、工會、校辦實習廠等。

科研情況

多年來,為配合教學,該校堅持開展科學試驗、示範活動,走教學、試驗、推廣三結合的辦學道路。根據農村經濟發展和教學需要,該校承擔了羅漢果和獼猴桃無籽栽培試驗、紅薯去頂試驗、花生帶殼播種試驗及稀土、硼、銅、鋅微肥對水稻和其他作物的效應試驗、水稻新品種的選育、多元素復混肥的研製、稻曲病的發生規律、氮、磷、鉀、複合肥應用於作物的肥效試驗、農田雜草的普查等科研課題。選育的早熟早秈品種「贛早秈13號」獲江西省墾管局科技進步一等獎,並作為江西省「七五」科技成果,參加全國「七五」農業科技成果展覽會。除科研之外,該校非常重視和積極參加有關教研活動和學術交流,截止2006年2月16日數據,20多名教師先後在國家級或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論著,主編和參編中等職業教育教材多部。與此同時,積極開展社會實踐和社會服務活動,為附近農民和各墾殖場送信息、傳技術、引進新的品種,研究和解決農民生產中的疑難問題,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為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提供培訓。

辦學方針

該校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堅持體制創新、制度創新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為經濟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服務,為促進就業和再就業服務,為農業、農村和農民服務,為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按照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堅持「依法辦學,從嚴治校,精心育人」的辦學思想,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先導,以素質培養為重點,努力培養既能掌握必備的理論和專門知識,又具有從事實際工作技能的各類職業技術人才。遵循職業技術教育的規律,主動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加強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建立適應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的教育模式、管理機制和教學、科研、管理隊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