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西送友人之羅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江西送友人之羅浮》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 江西送友人之羅浮》是唐代詩人李白的詩詞。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江西送友人之羅浮[1]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李白

題材類別;送別詩

原文

《 江西送友人之羅浮》

桂水分五嶺,衡山朝九疑。鄉關渺安西,流浪將何之。

素色愁明湖,秋渚晦寒姿。疇昔紫芳意,已過黃髮期。

君王縱疏散,雲壑借巢夷。爾去之羅浮,我還憩峨眉。

中闊道萬里,霞月遙相思。如尋楚狂子,瓊樹有芳枝。

作品注釋

⑴《藝文類聚》:《羅浮山記》曰:羅浮者,蓋總稱。羅,羅山也。浮,浮山也。二山合體,謂之羅浮。在增城、博羅二縣之境。舊說羅浮高三千丈,有七十二石室,七十二長溪,神明神禽,玉樹朱草。

⑵《通典》:桂州臨桂縣有離水,一名桂江,水源多桂,不生雜樹。《漢書》:南有五嶺之戍。顏師古注:西自衡山之南,東窮于海,一山之限耳。而別標名,則有五焉。裴氏《廣州記》曰:"大庾、始安、臨賀、桂陽、揭陽,是為五嶺。

鄧德明《南康記》曰:大庾嶺一也,桂陽騎田嶺二也,九真都龐嶺三也,臨賀萌渚嶺四也,始安趁成嶺五也。戴凱之《竹譜》:五嶺之說,互有異同,余往交州,行路所見,兼訪舊老,考諸古志,則今南康、始安、臨賀,為北嶺;臨漳、寧浦為南嶺。五都界內各有一嶺,似隔南北之水,俱通南越之地。南康、臨賀、始安三郡,通廣州;寧浦、臨漳二郡,在廣州西南,通交州。或趙佗所通,或馬援所並,厥跡在焉,故陸機謂"伐鼓五嶺表",道九真也。徐廣《雜記》以剡、松、陽、建安、康樂為五嶺,其謬遠矣。俞益期與韓康伯,以晉興所統南移、大營、九岡,為五嶺之數,又其謬也。

⑶《初學記》:南嶽衡山,朱陵之靈台,太虛之寶洞,上承冥宿,銓德鈞物,故名衡山。下踞高官,攝位火鄉,赤帝館其嶺,祝融托其陽,故號南嶽。周旋數百里,高四千一十丈。東南臨湘川,自湘川至長沙七百里,九向九背,然後不見。《元和郡縣誌》:九疑山,在道州延唐縣東南一百里,九山相似,行者疑惑,故名。

⑷楊齊賢曰:唐安西大都護府初治西州,後徙治高昌故地,又徙治龜茲,而故府復為西州交河郡。按文義,安西字疑訛,指為隴右道安西大都護府者,恐未是。

⑸陶潛《祭從弟文》:"流浪無成,懼負素志。"

⑹疇昔,昔日也。江淹詩:"終覿紫芳心。"李善注:"紫芳,紫芝也。"

⑺《爾雅》:"黃髮,壽也。"郭璞注:"黃髮,發落更生黃者。"邢昺疏:"舍人曰黃髮,老人發白更黃也。"曹植詩:"王其愛玉體,俱享黃髮期。"張銑注:"黃髮期,謂壽考也。"

⑻《北山移文》:"誘我松桂,欺我雲壑。"

⑼《通典》:嘉州峨眉縣有峨眉山。

⑽《列仙傳》:陸通者,雲楚狂接輿也。好養生,食橐盧、木實及蕪菁子,游諸名山,在蜀峨眉山上,世世見之,歷數百年仙去。

作者簡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3]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4]

視頻

康震:大詩人李白的氣韻與風采

大詩人李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