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沈慶之曹景宗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洪邁親民的好官(審案圖)原圖鏈接來自 百度 的圖片

沈慶之曹景宗詩》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四筆》卷九。

容齋四筆·序

始予作《容齋隨筆》,首尾十八年,《二筆》十三年,《三筆》五年,而《四筆》之成,不費一歲。身益老而著書益速,蓋有其說。嚷自越府歸,謝絕外事,獨弄筆紀述之習,不可掃除。故搜采異聞,但緒《夷堅志》,於議論雌黃,不復關抱。而稚子櫰,每見《夷堅》滿紙,輒曰:「《隨筆》、《夷堅》,皆大人素所遊戲。今《隨筆》不加益,不應厚於彼而薄於此也。」日日立案旁;必俟草一則乃退。重逆其意,則衷所憶而書之。櫰嗜讀書,雖就寢猶置一編枕畔,旦則與之俱興。而天嗇其付,年且弱冠,聰明殊未開,以彼其勤,殆必有日。丈夫愛憐少子,此乎見之。於是占抒為序,並獎其志雲。

原文

宋孝武嘗令群臣賦詩,沈慶之手不知書,每恨眼不識字,上逼令作詩,慶之曰:「臣不知書,請口授師伯。」上即令顏師伯執筆,慶之口授之曰:「微生遇多幸,得逢時運昌。朽老筋力盡,徒步還南岡。辭榮此聖世,何愧張子房①?」上甚悅,眾坐並稱其辭意之美。

梁曹景宗破魏軍還,振旅凱入,武帝宴飲聯句,令沈約賦韻,景宗不得韻,意色不平,啟求賦詩,帝曰:「卿伎能甚多,人才英拔,何必止在一詩!」景宗已醉,求作不已。時韻已盡,唯余競、病二字,景宗便操筆,其辭曰:「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競。借問行路人,何如霍去病?」帝嘆不已,約及朝賢,驚嗟竟日②。

予謂沈、曹二公,未必能辦此,疑好事者為之,然正可為一佳對,曰:「辭榮聖世,何愧子房?借問路人,何如去病?」若全用後兩句,亦自的切。

注釋

①張子房:即張良,字子房。

②竟日:一整天。

譯文

一天,南朝宋孝武帝令群臣賦詩。沈慶之自己不會寫字,也不認字,看到孝武帝也要他做詩,不免有些焦急。無奈,只好奏明聖上說:「臣自幼不會寫字,請允許我口述,讓顏師伯記錄下來。」孝武帝接受了他的請求,就命顏師伯執筆記錄。沈慶之思索之後說道:「微生遇多幸,得逢時運昌。朽老筋力盡,徒步還南岡。辭榮此聖世,何愧張子房?」孝武帝聽了,十分高興。在坐的文武大臣聽罷,也都異口稱讚這首詩的語言優美。

南朝梁曹景宗發兵與北魏軍隊作戰,大獲戰捷,凱旋而歸。梁武帝特設盛宴祝賀,並命文武群臣賦詩對句助興。先讓沈約提出賦詩時所用的韻,賦詩的人必須按照自己的韻去作詩。曹景宗沒有得到分給他的韻字,不能賦詩,心中很不高興。於是,就請求武帝允許他賦詩。武帝見此情景,就勸他說:「愛卿武藝超人,人才英俊,何必為一首詩而計較呢?」這時候,曹景宗正在興頭上,飲酒已有醉意,連聲請求武帝允許他賦詩。原先擬定的韻字,只剩競、病二個字了。景宗聽後,立即操筆疾書詩一首。詩中說:「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競。借問行路人,何如霍去病?」武帝看後,驚嘆不已,讚不絕口。沈約及參與賦詩的文武大臣亦為此讚嘆一整天。

在我看來,沈慶之、曹景宗二人,未必真能作出這樣令人嘆服的好詩,疑為那些多事的人所杜撰。然而,這兩首詩正好可以合成為這樣一篇佳對:「辭榮聖世,何愧子房?借問路人,何如去病?」若全用後兩句,亦非常恰當真切。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1]、王應麟的《困學紀聞》[2],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3]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容齋隨筆》[4]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沈慶之曹景宗詩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