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沈法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沈法榮
出生 1962年04月08日
國籍 中國
職業 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沈法榮(Shen Fa Rong),碩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中華名醫百強上榜醫生 。現任浙江綠城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兼任心臟中心主任 。

人物經歷

1979~1984年就讀於浙江醫科大學醫療系,後獲碩士學位;畢業後在浙江醫院工作,1984年8月 ~ 1991年10月任浙江醫院內科住院醫師;[1]

1988年6月 ~ 1989年6月在中日友好醫院進修心血管內科及介入治療;

1991年10月至2013年5月18日在浙江醫院心內科工作,並先後任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內科副主任、心內科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2013年5月20日加入浙江綠城心血管病醫院,任執行院長,心臟中心主任;現任浙江綠城心血管病醫院院長。

社會職務

任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專科醫師培訓中心技術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起搏學組副組長,

衛生部、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心律失常介入診療培訓基地"專家委員會規劃部副主任,心臟再同步治療工作組副組長,浙江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分

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醫學會心電生理與起搏分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電生理與起搏分會副主任委員。

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心血管內科,主要研究方向為心律失常及心臟起搏。

1、心臟同步化治療方面:目前雖然大量的臨床資料證實了心臟同步化治療的療效,但其進一步的療效提高仍然受到多方面的制約。心房作為心臟的"輔助

泵",其對心臟整體同步性及功能的改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房間隔起搏是近年來發展的新技術,房間隔起搏後改善心房血流動力學的作用已經被很多研究

證實,但其在心臟同步化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作用尚不明確,為此,在完善房間隔起搏方法學的基礎上(省科技廳重點項目:2006C23020),探索房間

隔起搏在心臟同步化治療中的作用,以進一步提高療效。 2、心臟性猝死防治方面臨床研究:因器質性心臟病或其它原因引起的心臟性猝死日益受到重視,

擬開展對具有心臟性猝死高危因素的患者進行綜合評估(臨床、超聲、心電監測、電生理檢查等),尤其是心電生理方面的臨床研究,並進行長期隨訪,篩選

出心臟性猝死的高危人群,予相應的臨床處理。

主要成就

沈法榮醫生主要從事心血管內科的臨床工作及心內科介入治療的實際應用和科研,尤其在1998年後率先在華東地區開展多腔起搏的治療工作;1999年初開展

了國內首例心臟同步化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填補了國內的空白,此後,在適應證的選擇、植入技術的創新、術中併發症的防治及術後優化管理等進行了有益

的探索;先後在國內大部分省市開展學術講座,舉行示範性手術演示,對普及、提高我國心臟同步化治療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並參與了我國"心臟同步化起搏

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指南"的撰寫及制定工作;並作為主要專家組成員進行該療法在國內作巡迴演講。

近年來主持省衛生廳課題、省科技廳重大專項課題等多項[2]

參與國際及國內臨床研究多項;先後獲浙江省醫學創新獎多項;浙江省科技進步獎多項;發表文章數十篇;主編出版專著2本、參編5本。作為主要講者之一參加中華醫學會"心力衰

竭及心臟性猝死非藥物治療"全國巡講達30多場次 。連續11年,每年

主辦一次全國性"心臟節律管理新進展"研討班;在全國醫學院校及省級醫院指導開展各種心臟介入治療手術;2009年10月,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舉

行中國心臟再同步治療十周年慶典,個人被授予 "心臟再同步化治療突出貢獻獎"。被浙江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優秀醫師";被省衛生廳

授予首批"省衛生高層次創新人才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相關閱讀

沈法榮:常規起搏器更換或升級還不能一步到位隨着起搏器技術的普及以及起搏器使用年限的問題,常規起搏器的更換與升級日益增多。但是,不管是針對

常規起搏器的更換還是升級,臨床面臨的問題還有很多,其中包括患者接受度、併發症的發生率、是否需要升級、怎樣的患者才適合升級等。我們邀請到心

律失常介入治療領域的資深專家沈法榮教授為我們一一解答。

主持人:請問目前我國起搏器的更換率為多少?與國外發達國家及世界平均水平有何差距?其原因是什麼?

沈法榮教授:隨着起搏器植入數量的逐年增加和患者壽命的延長,起搏器更換術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醫療工作。根據2009年Harry Mond起搏器全球調查報告

顯示,我國起搏器的更換率為15%,美國為30%,全球為26%。從數據不難看出與國外發達國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國起搏器更換率並不高。其中的原因

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起搏器開展不如其他國家早,因此更換率尚未加快;另一方面,限於經濟、技術等原因,不少具有起搏器更換或升級指征的患者沒

有得到及時妥善的處理。

主持人:常規起搏器更換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其主要併發症是什麼?如何降低這種醫源性的併發症?

沈法榮教授:雖然常規起搏器更換通常相對簡單,但是在操作前,醫師應該對患者進行全面檢查,了解患者目前的心功能狀況,評估適合的策略。其主要並

發症是感染、血腫及導線脫位等。目前,常規起搏器更換的併發症發生率在4%~15%。併發症的發生與手術操作、植入裝置本身(脈衝發生器和起搏導線)及患

者自身因素有關。併發症很難完全避免,術者的事先判斷和技術比較關鍵。

主持人:能不能介紹一下器械升級帶來的獲益?就您的臨床經驗,器械升級目前患者的接受度如何?影響患者選擇升級的因素有哪些?

沈法榮教授:常規起搏器升級可分為兩類情況:一類是由於以往植入時理念、技術或經濟等原因植入單腔起搏器,而更換時具有雙腔起搏器適應證的患者;另

一類是心功能下降、具有升級為CRT或CRT-D指征的患者。但是,無論是哪種升級,都是考慮患者長期獲益的基礎上作出的臨床決策。目前,在我國器械升級

的患者接受度,影響患者選擇升級的因素主要是經濟問題以及併發症的存在。

主持人:2013美國AHA/ACCF更新了心力衰竭的指南,其中對於器械升級CRT-D也和四年前的指南有些變化。請問您如何理解最新指南的升級理念?您認為我國患者進行器械升級最需要關注什麼問題?

沈法榮教授:2013 ESC心臟起搏與同步治療指南更新指出:針對"LVEF<35%,高心室起搏百分比,NYHAⅢ級和非臥床Ⅳ級,優化藥物治療的心衰患者"進行傳統

起搏器或ICD升級,由Ⅱa類適應證上升到Ⅰ類。新增加了開始就應用CRT的Ⅱa類適應證:心衰,EF降低,預計高心室起搏百分比。以此降低心衰惡化風險。

我個人認為我國器械升級目前最需關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對已植入常規抗心動過緩起搏並起搏依賴的患者評估心功能;另外,還有對擬行起搏治療並預

測起搏依賴的患者、對原植入ICD或CRT的患者需根據病情變化評估是否需升級為CRTD。


參考資料

  1. 就想做個純粹的醫生,浙江在線,22013年06月28日
  2. [1],.全國心臟病論壇,2004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