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灃水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灃水鎮

中文名 : 灃水鎮

所屬地區:山東省淄博市

灃水鎮隸屬於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位於張店區東南部,有21個行政村,擁有人口2.7萬人,面積42.4平方公里,主要礦產資源是煤炭、碳酸礦石等,儲量大、品位高,境內有膠濟鐵路、309國道通過,有自備鐵路線兩條,鎮內有萬門程控電話,交通便利,通訊發達。[1]

簡介

灃水鎮地處淄博市中心城區--張店區東南郊,轄21個行政村,面積42平方公里,人口近4萬。309國道、膠濟鐵路、張店東外環路貫穿全境,金泰鐵路、彤泰鐵路、山東鋁業鐵路三條鐵路專用線相互聯接,與膠濟鐵路、張博線鐵路南北貫通。轄區內現有工業企業235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3家,擁有自主經營進出口權企業20家,主要有建材、化工、煤炭、現代物流、生態旅遊等五大產業。

2010年,全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完成186.4億元,利稅完成21.35億元,利潤完成11.6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539.3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96億元;進出口總額完成1820萬美元;財政收入完成2711萬元,同比增長21.6%。2010年4月我鎮鯤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天交所齊魯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交易,實現了灃水上市企業"零"的突破。

近年來,灃水鎮黨委、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工業強鎮、三產興鎮、環境立鎮、推進城市化"四大戰略。依託山東聯創新材料公司的聚醚多元醇項目、金安化工雙氧水項目、鯤鵬科技板狀剛玉等一批項目做大做強了優勢產業;以山鋁與彤泰集團兩業聯動為契機,構建了淄博公鐵聯運物流園區;以名典彩葉觀光園為龍頭,打造了近郊生態旅遊風景區,帶動了全鎮經濟的快速發展。完成了張一、張二、張三、仇家、昌城五個村的舊村改造工程,新建樓房98棟、35萬平方米。

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恢復穩步推進,生態宜居灃水初步形成。近年來,我鎮先後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市經濟強鄉鎮"、"全市新農村建設示範鄉鎮"、"全市信訪工作目標管理考核優秀單位"、"全市農村農業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06年在全市率先跨入"全國千強鎮"行列。

灃水鎮1988年轄20個村委會,住戶8896戶,人口27253人,其中非農業戶517戶,1553人。土地面積66768畝,耕地22648畝。1990年經省政府批准,高炳村分為高東、高西、梁魯3個村,計全鎮22個村委會。1995年轄區住戶12686戶,人口3571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983戶、8951人。

1996年1月,良鄉村劃歸杏園辦事處,住戶減至12242戶,人口為3373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330戶、8991人。土地面積63671畝。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為790人。 鎮政府機關坐落於范王村北。1988年設1辦2委,機關工作人員75名,其中國家幹部23名, 合同招聘幹部14名,亦工亦農人員32名,臨時工6名。1993年工作人員增至134名。

同年底進行機構改革,在本人自願的前提下,2人辦理了提前離崗退休手續,對編外臨時工作人員進行了分流,機關辦事機構合併為1辦5委:黨政辦、經委、農委、教科文委、城鄉建委、社會事務委。1997年9月司法所恢復。至此,鎮機關共有工作人員104名,其中國家幹部32名,招聘幹部9名,國家職工13名,合同制幹部、亦工亦農工作人員50名。 灃水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工農業生產突飛猛進。

1997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0.63億元。在抓緊經濟建設的同時,堅持不懈地抓精神文明建設,10年來,先後有12個單位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23個單位被評為區級文明單位,11個家庭被評為市級文明家庭。鎮政府1992年獲市級文明單位稱號,連續6年獲區級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稱號,1994年獲"十佳小康示範鄉鎮"稱號。

視頻

大聖歸來 4灃水鎮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