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姆渡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河姆渡鎮是隸屬於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介於東經121°14'43"~121°22'46",北緯29°55'30"~30°00'45"之間,地處餘姚市東部偏南,東與江北區乍浦鄉相連,東南、南毗鄰大隱鎮,西南、西與陸埠鎮接壤,北瀕慈江與丈亭鎮、三七市鎮隔江相望,鎮人民政府距餘姚市區17千米,行政區域面積65.0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河姆渡鎮戶籍人口為21752人。

春秋時期,河姆渡鎮境域屬越國。1992年,3鄉合併設河姆渡鎮。截至2020年6月,河姆渡鎮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鎮西路65號。

在2019年,河姆渡鎮有工業企業531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有34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0個。[1]

基礎設施

河姆渡鎮水陸交通便捷,距寧波機場、北侖港口35公里,滬杭甬高速公路、鐵路、杭甬運河均穿越境內,其中距滬杭甬高速公路大隱道口僅8公里。

鎮內郵電通信、電力、供水、醫療衛生等基礎設施完備。鎮村環境整潔、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鎮風民風良好,2002年,河姆渡鎮黨委被授於寧波和餘姚市"六好"黨委。

區域概況

河姆渡鎮是浙江省餘姚市轄鎮。面積64.82平方千米,2004年總人口2.18萬人。

轄行政村9個:翁方 江中 小涇浦 羅江 蘆山寺 河姆渡 車廄 五聯 東澄,社區1個:河姆渡鎮。

姆渡鎮地處浙東沿海,餘姚市東首,境內有聞名世界的河姆渡遺址。水陸交通便捷,距寧波機場、北侖港口35公里,滬杭甬高速公路、杭甬運河均穿境而過。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有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和擁有1200年歷史的蘆山禪寺等使人流連忘返的風景名勝。改革開放以來,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迅猛發展,已形成了農業以茭白為支柱、工業以不鏽鋼為龍頭的兩大主導產業,是中國茭白之鄉和華東地區不鏽鋼生產基地。

行政區劃:

河姆渡鎮轄河姆渡鎮居委會,羅江、蘆山寺、小徑浦、江中、翁方、河姆渡、車廄、五聯、東澄9個村委會。[2]

河姆渡遺址

位於餘姚市河姆渡鎮的河姆渡遺址,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經過兩次發掘,出土6700件文物,包括豐富的栽培稻穀、大面積木構建築遺蹟、各種動植物遺存以及大量的生產工具、生活器具,為研究農業、建築、畜牧、紡織、藝術等學科和中國文明的起源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被命名為河渡文化。1982年國務院公布其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姆渡遺址是我國東南沿海極為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它以發達的稻作農業、高超的干欄式建築、獨特的制陶技術、先進的水上交通等為文化特徵,真實地反映了7000年前長江流域繁榮的史前文明。它有力地支持了中華民族文化起源是多元的說法,證明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都是中華民族遠古文化的發祥地。因此,河姆渡遺址的發現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

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文物陳列館1993年完成建設,其外形古樸野趣,充分體現了河姆渡文化干欄式建築特色。內設3個展廳,分為遺址簡況、稻作經濟、定居生活和精神生活四塊內容,陳列出土的380多件文物。遺址現場展示區1999年完成建設,現場展示區重建了兩次考古發掘現場,復原了5幢干欄式建築,再現了部分先民生產、生活場景。此外,現場展示區還有"河姆渡古生育文化園",向觀眾介紹史前先民的生育觀念和行為。

河姆渡遺址博物館開館以來至2008年,已累計接待觀眾80多萬人次,外賓遍及86個國家和地區。

經濟產業

改革開放以來,河姆渡鎮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迅猛發展,河姆渡先後形成了茭白、田藕、有色米、藺草、歷史名茶、竹筍、芹菜、果品、精養魚塘、畜禽等十大基地,擁有與基地相連的藺草、茭白、筍、茶葉等十餘家農業加工企業和600多人的營銷隊伍。其中,河姆渡茭白複種面積達到3.1萬畝,總產量突破億斤大關,產值達6800萬元,從茭戶數已占河姆渡戶數的90%。茭白產業已取代河姆渡鎮糧食產業而成為河姆渡鎮的主導產業,河姆渡茭白基地是浙江省首批優質高效農業示範基地,2001年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茭白之鄉"。"古址牌"河姆渡雙季茭白先後獲得浙江省名牌產品,浙江省綠色農產品,浙江省農 景點博會金獎產品,國家綠色A級農產品的榮譽稱號。河姆渡鎮旅遊資源豐富,境內有江澤民總書記親筆題寫館名的"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和遺址,自92年開放以來每年接待國家領導人、專家學者、中外遊客等二十餘萬人次。具有1200年歷史的"蘆山禪寺"已修復開放,晉代的憚悅讓寺、"滴乳泉"、"十里長坑"、"雙疊瀑布"等景觀引人入勝,使人流連忘返。

農業發展

河姆渡鎮地處姚東,地勢南高北低,姚江、慈江兩大水系貫穿全境,北部平原,四面環水,地勢低洼。農民所從事的傳統農業水稻長期受"爛水田"的限制,產量始終不高,農民增收困難。九五期間,河姆渡在上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產業結構調整和加快發展效益農業的要求,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茭白生產,經過五年的努力,茭白種植的面積從九五初的4000畝發展到九五末的20000畝。茭白產業已逐步取代糧食產業而成為河姆渡鎮農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條有效途徑。據統計:"九五"期間,河姆渡共累計種植茭白6萬畝,茭白年收入累計已突破1億元大關。河姆渡茭白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姚東地區農業的一大區域特色經濟,現在已成為餘姚市農業的重要支柱產業。

工業發展

河姆渡鎮現有各類工業企業400餘家,其中以不鏽鋼為主的企業達108家,規模以上企業60家,產值占河姆渡經濟總量的80%,利稅占70%。年生產不鏽鋼粗鋼能力達40多萬噸,是華東地區不鏽鋼產業的主要生產基地之。河姆渡鎮不鏽鋼功能區地處本鎮東部交通便捷,工業基礎較好的羅江村,始建於2002年9月,占地1050畝,距離河姆渡遺址僅3公里。 截止04年底,功能區共引進企業62家,其中市外企業13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共投入固定資產107471萬元,其中3家4000萬元以上項目企業投入2.1億餘元。功能區各項基礎設施累計投入6358萬元,其中5000多萬元用於建造變電所等供電設施,1300多萬元用於道路配套設施。現在功能區已投產企業56家,完成產值、銷售、利稅分別為87583萬元、80618萬元、8213萬元。新的一年功能區將進一步加速產業規模集聚,促進產品更新,產業升級,提高建設檔次,擴大知名度,輻射地方經濟。[3]

名優特產

河姆渡茭白

河姆渡鎮農業歷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河姆渡人已栽培水稻,曾創造了歷史上輝煌的"稻作文化"。如今又形成茭白、田藕、名茶、竹筍、年糕、蔬菜等十大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1998年來,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又一次創造了獨特的"茭白文化"。全鎮茭白複種面積達到3萬畝以上,總量突破1億斤。2001年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茭白之鄉"。河姆渡萬畝茭白基地先後被列入寧波市二級蔬菜基地、上海蔬菜集團茭白供應基地和浙江省優質高效農業示範基地。該基地已被列入農業部"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1998年來,河姆渡鎮大力組織實施茭白產業化工程,制訂了《河姆渡雙季茭白地方系列標準》,在"古址"牌商標的註冊、新品種引進、農業信息化服務、種苗繁育、栽培新技術的推廣、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茭白研究中心建立和茭白加工工程建設(市場、保鮮、加工)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河姆渡雙季茭白先後獲得國家、省和寧波市綠色食品,省農業博覽會金獎和省、寧波市名牌產品稱號;河姆渡萬畝茭白生產基地則榮獲浙江省無公害蔬菜基地,寧波市綠色農產品基地等榮譽;"古址"牌商標是浙江省和寧波市知名商標。河姆渡鎮生產出來的茭白系列產品已遠銷江浙滬、渤海灣、京津唐、中西部地區,並出口試銷日本市場。

河姆渡茶葉

全鎮共有茶園2150畝,其中有機茶及無公害茶園1558畝,占茶園面積的72.5%,年產茶100 多噸,年創產值640多萬元,其中名優茶產量近10噸,年產值500多萬元。該鎮已擁有"古址曦茗"、"四明十二雷"、"丞相綠"等10餘個茶葉品牌。 "四明十二雷"高山茶榮獲國際中國茶文化節優質名茶獎;"七千春"牌河姆渡原始野茶榮獲上海國際茶文化節優質名茶獎;"丞相綠"茶在1993年與1994年連續被評為寧波市一類名優茶獎,並在1995年榮獲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古址曦茗"有機茶榮獲2003年中國茶學會第五屆中茶杯名優茶評比一等獎。

河姆渡不鏽鋼

河姆渡鎮有各類工業企業400餘家,先後形成了機械、五金、家用電器、儀器儀表、不鏽鋼製品、塑料製品、藺草製品、汽車配件、旅遊用品、建築材料等十大行業。從1997年發展至2008年,該鎮已由起初的三四家不鏽鋼拉絲、熔煉企業發展成為包括熔煉、軋鋼為主的一條比較完整的產業鏈,產品的形態包括了帶材、管材、絲材,主要用於民用裝飾領域,在浙江、廣東、江蘇全國三大不鏽鋼產銷市場已占有重要的一席。全鎮已有不鏽鋼企業110餘家,其中規模企業60餘家,年生產不鏽鋼40多萬噸,占浙江省不鏽鋼生產總量的一半以上,不鏽鋼窄鋼帶產量名列全國前茅。已形成了以民營中小企業為主體、產業鏈較為完整、產業分布與格局具有明顯的區域規模優勢和塊狀經濟特色的不鏽鋼生產基地。

河姆渡鎮地處浙東沿海,餘姚市東首,境內以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名聞世界,河姆渡下轄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面積65平方公里,人口2.2萬,耕地2.8萬畝,山林4.6萬畝,物產資源極為豐富。2003年,河姆渡工業產值達18億元,農業產值達1.8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6800元。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有原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同志親筆提名的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和擁有1200年歷史的廬山禪寺等使人流連忘返的風景名勝。改革開放以來,河姆渡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迅猛發展,現已形成了農業以茭白為支柱、工業以不鏽鋼為龍頭的兩大主導產業,是中國茭白之鄉和華東地區不鏽鋼生產基地。[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