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法律門前(弗蘭茨·卡夫卡作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法律門前》是奧地利作家弗蘭茲·卡夫卡寫的短篇小說。

原文

在法律門前,站着一個門衛。一個農村來的男人走上去請求進入法律之門。但是門衛說,現在還 不能允許他進去。那男人想了想,問是否以後可以進去。門衛說:「那倒有可能,但現在不行。」看到法律之門像往常一樣敞開着,而且門衛也走到一邊去了,於是那男人彎下腰,想看看門內的世界。這一切被門衛看見了,就笑着說:「如果它那麼吸引你,那你倒是試試衝破我的禁錮進去呀,但是請記住,我很強大,而且我只是最小的一個門衛。每道門都有門衛,而且一個比一個強大,那第三個門衛就連我也不敢看他一眼。」

困難如此之大是那農村男人始料未及的,他以為法律之門對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是敞開的,但是現在當他仔細觀察了那穿着皮大衣的門衛,看見他那尖尖的鼻子、黑而稀疏的韃靼式的長鬍子,就決定還 是等下去為好,直到獲准進去為止。那門衛遞給他一隻小板凳,讓他在門旁邊坐下。他坐在那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做了很多嘗試想進去,並不厭其煩地請求門衛放行。門衛只是漫不經心地聽着,又問他家鄉的情況以及許多事情。他這樣不痛不癢地提問着,儼然一個大人物似的,而最後卻總是說還 不能允許他進去。那男人為這次旅行做了充分的準備,現在他用一切值錢的東西來賄賂門衛。門衛雖然接受了所有賄賂,但卻說:「我接受禮物只是為了使你不致產生失去了什麼的錯覺。」多年過去了,這期間,那男人幾乎是目不轉睛地觀察着門衛,他忘記了其他門衛的存在,似乎這第一個門衛是他進入法律之門的唯一障礙。他咒罵這倒霉的遭遇。開始幾年,他的舉止還 無所顧忌,說話嗓門高大,後來日漸衰老,就只有咕咕噥噥、自言自語了。他變得很幼稚,由於長年觀察門衛,所以連他皮衣領子上的跳蚤也熟識了,於是他也請求它們幫忙,以改變門衛的態度。

最後他目光黯淡,搞不清楚是四周真的一片黑暗呢,還 是他的眼睛出了毛病。不過他現在在黑暗中發現了一絲亮光,它頑強地透過法律之門照射出來。現在他命在旦夕,臨死之前,過去的所有經歷在他的腦海里聚成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他至今還 沒有向門衛提出。他示意門衛過來,因為他身體僵硬,已經不能站起來。兩個人身高的變化使那男人相形見絀,矮了一截,所以門衛必須深深地彎下腰,然後問道:「現在你究竟還 想知道什麼?」又說:「你太貪得無厭。」那男人說,「大家不是都想了解法律是什麼嗎?為什麼多年以來除了我再無別人要求進入法律之門?」門衛發現那男人已行將就木,為了能觸動他失靈的聽覺器官,就吼叫着對他說,「其實其他任何人都不允許從這裡進去,因為此門只為你一人所開。現在我要關門走人了。」

(溫仁百譯)[1]

作者簡介

弗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生活於奧匈帝國(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組成的政合國)統治下的捷克德語小說家,本職為保險業職員。主要作品有小說《審判》、《城堡》、《變形記》等。

卡夫卡1883年出生猶太商人家庭,18歲入布拉格大學學習文學和法律,1904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為四部短篇小說集和三部長篇小說。可惜生前大多未發表,三部長篇也均未寫完。他生活在奧匈帝國即將崩潰的時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學影響,對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觀態度,故其作品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直覺的手法,表現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