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洋芋津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洋芋津津青海海東小有名氣的漢族小吃。洋芋津津是流傳已久的一種家常飯。

洋芋津津,顧名思義就是以洋芋為原料。首先將選好的洋芋用挫子磨成細粉。然後在磨成的細粉中加入適量的鹽和澱粉,據農家樂的老闆介紹,加入的澱粉量是有講究的,不能多不能少,大概和洋芋粉的比例為1:4,這樣才不會影響口感;接着在燒熱的鋁鍋中放上食用油,把拌好的洋芋粉倒進去鋪平,用中火烹製,等五六分鐘翻面,待兩面焦黃時就做好了。洋芋津津的製作方法看着簡單,但是一般人可是做不出那種外面酥裡面筋道的口感。

製作完成後的洋芋津津有兩種吃法,一種是將醋、辣子和蒜拌入洋芋津津中,就好像吃釀皮一樣。一口吃下去,不僅能夠品到醋和辣子的香味,而且還能夠感受到津津那種酥脆筋道的口感!還有一種吃法就是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將自己喜歡的蔬菜或者肉類,和洋芋津津混在一起像炒菜一樣再炒一遍

中文名:洋芋津津

主要食材:洋芋

分類:小吃

口味:甜味

在互助縣(大通也有)的每個小吃街上,都可以看到賣洋芋津津的人在用挫子擦洋芋那簌簌的聲音整條街道都能聽見。擦洋芋都是男人們幹的活兒。女人將西山的洋芋洗淨、剝皮,放到準備擦洋芋的臉盆里,隨着簌簌聲幾十顆洋芋慢慢成為含大量澱粉的洋芋粉。這便是洋芋津津的製作原料了。坐到賣洋芋津津的攤子前面,賣洋芋津津的女人會麻利地給你倒上一碗茯茶,然後依食客喜好加上洋蔥大肉或是醋水。互助的八眉豬很有名所以來互助必吃他的大肉,拌好的洋芋粉一定要用清油炒好,要想好吃碗裡也會加上爽口的調料,此外,無論何種口味,都會加上些炒得噴香的蒜苗、韭菜或者青椒。一碗洋芋津津吃起來綿軟柔滑,香味繞口,以至於本地人都以洋芋津津做為早餐。

簡簡單單的洋芋津津,以前是農民們改頓的食物,推而廣之,成為當地有名的小吃。互助盛產洋芋,尤以西山鄉為首。那裡家家戶戶都喜吃洋芋。也以那兒的洋芋最為有名。人們都說互助腦山人是洋芋蛋,便有了幾分戲謔的意味。

在我上中學的時候,洋芋是常吃的菜。炒洋芋絲、洋芋片,吃麵食的時候炒洋芋丁,頓頓離不了洋芋。但洋芋津津卻百吃不厭,其原因是做起來費事。有時候酸菜麵條、雜麵攪團吃煩了,我們就去央母親做洋津津吃。母親便會蒸上一鍋洋芋,一家人吃的的洋芋津津費時費力,因此很少能吃上。每吃一頓,都會余香滿口,幾日不絕。自家做洋芋津津,可以體會到吃的樂趣,那種付出之後換來的香甜,更能使人體驗到親情和家的溫暖。

洋芋津津的做法

洋芋去皮。放好 .

用擦子把洋芋擦成沫狀 .

加一點點鹽。攪拌 .

鍋中倒油,待油燒熱後把洋芋平鋪在鍋中。加蓋 .

五六分翻面。等兩邊金黃後乘出 .

然後就可以放上韭臘,辣子,醋。最後,美美的享用吧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