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洛陽萬佛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洛陽萬佛洞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內的洞窟,因洞內南北兩側雕有整齊排列的一萬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是在宮中二品女官姚神表和內道場智運禪師的主持下開鑿的,完工於唐高宗永隆元年即公元680年。[1]

中文名: 萬佛殿

地理位置: 河南省洛陽市

景點級別: AAAAA級

名稱由來

因洞內南北兩側雕有整齊排列的一萬五千尊小佛而得名。

建造歷史

萬佛洞完工於公元680年,當時武則天已在朝野內外集聚了廣泛深厚的政治基礎。武則天與高僧大德的交往及對佛教扶持,更為她贏得了僧俗信眾的廣泛支持。萬佛洞就是由唐代上層社會中的女性主持開鑿的,她們的這一行為也影響了社會上一大批女性,所以萬佛洞周圍集中分布了眾多女性功德主所開鑿的佛龕。

洞窟結構

洞窟呈前後室結構,前室造二力士、二獅子,後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是龍門石窟造像組合最完整的洞窟。窟頂有一朵精美的蓮花。

碑刻題記

「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監姚神表內道場運禪師一萬五千尊像一龕」。它說明了該洞窟是在宮中二品女官姚神表和內道場智運禪師的主持下開鑿的,完工於唐高宗永隆元年即公元680年。

佛像布置

萬佛洞內主佛為阿彌陀佛,端坐於雙層蓮花座上,面相豐滿圓潤,兩肩寬厚,簡潔流暢的衣紋運用了唐代渾圓刀的雕刻手法。主佛施「無畏印」,表示在天地之間無所畏懼,唯我獨尊。主佛端坐在蓮花寶座上,在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剛力士,那奮力向上的雄姿與主佛的沉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更加襯托出主佛的安詳。主佛背後還有五十二朵蓮花,每朵蓮花上都端坐有一位供養菩薩,她們或坐或側,或手持蓮花,或竊竊私語,神情各異,像是不同少女的群體像。

在洞內南北兩壁整齊地刻有一萬五千尊小佛像,每尊只有四厘米高。在南北兩壁的壁基上各刻有六位伎樂人,舞伎在悠揚的樂曲聲中翩翩起舞,體態輕盈,婀娜多姿。

整個洞窟金碧輝煌,向人們展現了西方極樂世界的理想國土,烘托出一種熱烈歡快、萬眾成佛的氣氛。 洞口南側還有一尊菩薩像,她是龍門石窟唐代眾多菩薩像的精美範例。菩薩通高85厘米,頭部向右傾斜,身體成"s'形的曲線,整個姿態顯得非常優美端莊。我國著名戲劇大師梅蘭芳早年參觀龍門時,被她那優美的形象所吸引並大加讚賞,此後經過藝術加工,成功地運用到他的表演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