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活(讀音huó)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說文》中的小篆文字中。 《說文解字》認為"活"字的本義是指水流聲。後引申出活動、生動、生計、工作之義。後又由活動也引申為生存之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活

拼音; huó

部首; 氵

結構構型; 左右結構

總筆畫; 9

部外筆畫; 6

統一碼; 基本區 U+6D3B

注音字母; ㄏㄨㄛˊ

五筆; itdg

字級; 一級字(編號1672)

平水韻部; 入聲七曷

字源演變

"活"字始見於《說文》小篆中的文字(圖1)。從《說文》小篆中逐漸演變為三種字體。第一種是《說文》中的或體文字(圖2),其與《說文》小篆文字相比較而言,是中間部分多了一個"耳"字。第二種是漢代時期的文字(圖3)。這個字形是最常用的。第三種是直接演變為楷書,但此種字形在現代並不常用。

"活"字是形聲兼會意字。活,本作"ࣴ�"。《說文》或體(圖2)中寫為"ࣿ�"。篆書從水࠯�聲,"水"表義,指水流聲,࠯�讀作guō,表聲。隸作"活",後來楷書的書寫也是如此。隸書、楷書是由"氵"與"舌"字構成,"氵"表示水。"舌"指舌頭,兩者合起來表示喝水生存之義。

"活"字的本義是指水流聲。《廣韻·末韻》中說"活,不死也。"這裡引申為活動之義。後由活動也引申為生存有生命。也指產品之義。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 古活切

水流聲。從水࠯�聲。

ࣴ�,或從ক�。

說文解字注; 流聲也。

衛風:北流ࣴ�ࣴ�。毛傳曰:ࣴ�ࣴ�,流也。按傳當作流貌。其音戶括切。引伸為凡不死之稱。邶風:不我活兮。孟子民非水火不生活是也。許書當亦本作流貌,淺人妄改竄之耳。

從水࠯�聲。

古活切。按古當作呼,活當作括。衛風音義曰如字,是也。十五部活。

ࣴ�或從ক�。

此字當是旣改貌為聲,讀古活切。乃制此字。非許書本有也。

廣韻

古活切,入末見 ‖桰聲月3部

活,水流聲。又乎括切。

戶括切,入末匣 ‖桰聲月3部

活,不死也。又水流聲。戸括切。八。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ࠀ�戸括切,音佸。水名。《水經》:活水出壷關縣東玷台下。

又生也。《詩·周頌》:實函斯活。

又孫穆《林類事》:高麗方言謂弓曰活。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ࠀ�古活切。音括。與ࣴ�同。活活,水流聲。《詩·衛風》北流活活。

又汨活,水流疾貌。馬融《長笛賦》:汨活澎濞。

又《韻補》葉胡決切。音血。魯褒《錢神論》:無位而尊,無勢而熱。危可使安,死可使活。

字形書法

"活"字是由"氵"

聲旁與"舌"字構成。首先書寫聲旁部首,第三筆一提結束書寫。隨後,在正右方開始"舌"字書寫,第九筆一橫結束"活"字書寫。[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