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還兼欣克復之美書懷示息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還兼欣克復之美書懷示息秀》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還兼欣克復之美書懷示息秀》是由唐朝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詩詞,收錄於《唐詩宋詞》之中,流傳至今,膾炙人口。[1]

詩詞正文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還兼欣克復之美書懷示息秀》

黃口為人羅,白龍乃魚服。得罪豈怨天,以愚陷網目。

鯨鯢未翦滅,豺狼屢翻履。悲作楚地囚,何日秦庭哭。

遭逢二明主,前後兩遷逐。去國愁夜郎,投身竄荒谷。

半道雪屯蒙,曠如鳥出籠。遙欣克復美,光武安可同。

天子巡劍閣,儲皇守扶風。揚袂正北辰,開襟攬群雄。

胡兵出月窟,雷破關之東。左掃因右拂,旋收洛陽宮。

回輿入咸京,席捲六合通。叱咤開帝業,手成天地功。

大駕還長安,兩日忽再中。一朝讓寶位,劍璽傳無窮。

愧無秋毫力,誰念矍鑠翁。弋者何所慕,高飛仰冥鴻。

棄劍學丹砂,臨爐雙玉童。寄言息夫子,歲晚陟方蓬。

摺疊編輯本段作品譯文 幼鳥被人設羅網捕殺,誰叫你白龍穿着魚的衣服,漁翁不捕殺你才怪。

得罪了天也不必怨天,誰叫你那麼愚蠢,幹什麼為朝廷出力呢?那是自入羅網。

如殺人鯨鯢的叛軍還沒有消滅,豺狼般的叛匪屢屢翻履,朝降暮叛。

而我卻不明不白地作了楚地的囚犯,此冤何日才可以到秦庭去哭?

一生遭逢二位所謂明主,卻前後受到兩次貶謫,一次比一次悲慘。

離開家人遠去夜郎,投身竄於荒谷之中,沿長江逆流而上。

流放的半道上,在白帝城雪洗冤枉,大赦回家如出籠之鳥,一日千里,遙遙飛去。

現在又聽聞長安與洛陽已經光復收回,此功績可與漢光武帝媲美。

天子唐玄宗西巡劍閣,儲皇肅宗守衛在扶風。

肅宗舉袖揚袂即大位正北辰,襟懷開闊招攬天下群雄。

安潞山的胡兵從邊遠之地而來,如迅雷攻下潼關之東。

戰爭來回拉鋸,旋即收復了東京洛陽城。

皇上回輿駕入咸京長安,海內通暢。

肅宗叱咤風雲重開帝業,馬到成就天地之功。

玄宗大駕歸還長安,如同兩個太陽同在天空。

玄宗一朝禪讓皇帝寶位,寶劍玉璽,傳代無窮。

我很慚愧沒有貢獻秋毫之力,誰會想起我這個鶴髮童顏的老翁?

弓箭手心裡想什麼呢?當然是那高飛的鴻雁。

如今我棄劍學煉丹砂,臨爐有兩個白玉般的青童。

忠言寄與息夫子:年紀大了,還是做隱士學仙為好。

作者簡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3]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4]

視頻

康震:大詩人李白的氣韻與風采

大詩人李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