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流夜郎聞酺不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流夜郎聞酺不預》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流夜郎聞酺不預》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一首七絕,作於詩人被流放夜郎的路上。當時朝廷大赦賜酺,李白卻不在被赦之列,故心情憂鬱而作此詩。

這首詩作於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春。至德二年(757年)末,唐肅宗因為唐軍收復西京等地而「賜民酺(聚會暢飲)五日」。大赦、賜酺的消息傳到南方時,已是次年初,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路上。皇帝與百姓在歡慶收復失地,而李白卻被流放邊地,自然就會產生一種希望得到赦免的情感,於是有感而發寫了這首《流夜郎聞酺不預》。

此詩前二句寫事實,後二句寫希望,先用」北闕聖人「與」南冠君子「之襯比,表達出詩人的幽情,後用」漢酺「一事,表明希望早得放歸的心情。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流夜郎聞酺不預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作者;李白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原文

《流夜郎聞酺不預》[1]

北闕聖人歌太康,

南冠君子竄遐荒。

漢酺聞奏鈞天樂,

願得風吹到夜郎。

白話譯文

朝廷的大人們在教頌盛世的太平安康,我一個罪囚卻被放逐到遙遠荒僻的地方。聞道朝廷大赦賜酺,奏鈞天樂章,多想得到那東風,把這消息吹到夜郎。

詞句注釋

⑴夜郎:今貴州省桐梓縣一帶。酺:言王德布於天下而聚飲食為酺。預:參與。這裡不預是無份的意思。

⑵北闕:古代皇宮北面的門樓,為大臣等候朝見的地方。此代指朝廷。聖人:指皇帝。太康:太平安康。

⑶南冠君子:此指被鄭人俘虜並獻到晉國的楚國伶人鍾儀。見《左傳·成公九年》。遐荒:遠方荒僻之地。

⑷漢酺:漢時之酺,此以漢代唐。鈞天樂:天庭仙樂。這裡用以指朝廷賜酺時所奏的樂曲。

作品鑑賞

這首詩開頭以鍾儀自況。鍾儀被俘為囚,仍然戴南冠,操南音,眷念楚國;李白也是如此,既關心國運,又眷念唐朝,而且他又在南方被拘囚流放,處境與鍾儀相近。李白在潯陽獄中寫的《萬憤詞投魏郎中》有句云:南冠君子,呼天而啼「,也是以鍾儀自比,可以彼此參照。[2]

唐朝國勢好轉,大赦賜酺,固然使人歡欣鼓舞;但詩人卻要遠竄遐荒,命運乖舛。「北闕」二句使用了整齊的對偶,一邊寫朝廷歌舞昇平,一邊寫自己垂老投荒,真是「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杜甫《夢李白》),可見詩人的情緒是非常淒涼和悲傷的。

前二句是寫事實,後二句則寫希望。李白希望鈞天樂這樣美妙的樂曲,隨着風勢遠吹到夜郎,使他能夠聽到。實際上,他當然不僅僅是為了欣賞到美妙的音樂,而是渴望大赦的恩澤,自己也能受到沾溉,得以免除遠竄遐荒的處分。

對於遠方暫時不能接觸到的事物,李白在詩篇中往往幻想憑藉風力來達到目標。比如當他懷念遠貶龍標的王昌齡時,就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這首《流夜郎聞酺不預》末二句與之相似,只是他不是要自己的思想感情吹向遠方,而是要朝廷的恩澤吹到自己身上來。這些都表現出他善於馳騁想象以表達自己激盪感情的特色。

作者簡介

李白[3](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公元762年的十一月,李白窮困潦倒,寄居在安徽當塗縣李陽冰處,當時他已經病入膏肓,自知時日無多,將平生詩文手稿全部交給族叔李陽冰,讓他帶管並編輯成集。然後,賦《臨終歌》一首,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二歲。[4]

偉大的浪漫詩人李白,經歷坎坷,一生流離,性格卻始終樂觀,詩風也雄奇豪邁。如果你翻開《李太白全集》,開卷第一篇就是年輕時寫就的《大鵬賦》。他浪漫地不想做人,想做恃才傲物的大鵬;他不想老死於家鄉,渴望像振翅的大鵬那樣去遠征;他不甘於平庸,無時無刻不夢想出人頭地……他還一無所有,在賦中就浪漫地自比為大鵬,相信自己展翅高飛,必將使「斗轉而天動,山搖而海傾」。真是少年壯志可凌雲。

視頻

古詩賞析

康震:李白一生和長江的不解之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