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流星聖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流星聖殿
來自網絡的圖片
流星聖殿

中文名稱 :流星聖殿

外文名稱 :Meteora

專輯語言 :英語

發行地區 :全球

流星聖殿,《Meteora》是美國搖滾樂隊林肯公園的第二張錄音室專輯,發行於2003年3月25日,共收錄了13首歌曲,專輯製作人是唐·吉爾摩和林肯公園。2004年2月8日,專輯歌曲《Session》獲得了第46屆格萊美獎「最佳搖滾樂器演奏」獎提名;2月14日,專輯歌曲《Somewhere I Belong》獲得MTV亞洲音樂大獎「國際最受歡迎音樂錄影帶」獎。

創作背景

  • 為了《Meteora》的錄製,林肯公園準備了差不多9到10個月,上一張專輯《混合理論》的成績促使他們工作得更加努力。在錄製初期,他們已經計劃好從40首候選歌曲中挑選大概20首,在從這20首歌曲中保留12首作為專輯曲目。只有到他們確定好最終曲目後,他們才會進入錄音棚。在挑選之前,每一首候選歌曲都沒有正式的名字,它們全是用的工作名,類似"臭腳"、"醜臉"之類的,比如專輯的第一個曲目《Foreword》的最初名字就叫《假牛X》。
  • 當他們挑選歌曲的時候,有些不夠有趣的歌不可避免地會被撇掉,但如果這些歌當中,比如說吉他部分很精彩,或者當成採樣不錯,他們就會把這些部分拿出來,安到另一首歌上,讓那首歌變的更加精彩。他們甚至會把聽上去差不多的歌給拼成一首歌。為了練習與錄製相聯繫的音色,他們不得不堅持每天練習10個小時,他們持續了10個月的這種狀態。
  • 2002年8月23日,林肯公園進入了錄音棚,他們用了5天來完成專輯中鼓點的錄製部分。在進入錄音棚的頭半天,林肯公園的成員們都在試聽各種節奏和音色,挑選出專輯中所要用的。試聽一結束,他們立刻進入了工作狀態,他們一天平均可以錄製四首歌曲的鼓點。為了能讓每一首歌都更有激情,他們還會換一些鼓上的小零件,或者調節一下定音之類的。為此,在整個錄音過程中,他們請了一位打擊音色專家作陪。
  • 2002年10月10日,貝司部分錄製完畢,吉他的工作也已經超過九成,打碟部分也進行了差不多一半,演唱部分錄製正式開始。在一天,他們確定了專輯的曲目會有13首;23日,歌曲的演唱部分錄製完成;29日,林肯公園在韓國城的一家陰森旅店裡完成了專輯照片的拍攝。該張專輯的製作人是唐·吉爾摩、混音師是安迪·華萊士。在錄製期間,團隊成員們幾乎每天都會在錄音棚工作10到12個小時,一個星期工作六天。
  • 專輯名字《Meteora》源自一座希臘城市,這座城市山峰頂端有綿延的修道院。林肯公園的成員們認為這是一個神聖且具有神話色彩的地方,光是看這個地方的照片就對他們產生了史詩般的啟蒙。林肯公園在聽到《Meteora》這個名字是就覺得它呼應了他們想要在專輯中創造的感覺。

音樂主題

  • Somewhere I belong
  • 為了讓專輯的第一主打歌曲「Somewhere I belong」達到完美,Chester Bennington與Mike Shinoda寫了40多種完全不同的副歌,直到挑出了最佳版本。
  • Breaking the habit
  • Mike Shinoda寫了一首歌曲,關於Chester的過去,就是「Breaking the Habit」,使記憶又回到過去,很多時候這首歌都減少了Chester的感傷。
  • Faint
  • 被認為是Linkin Park最經典的曲目之一,歌中的強烈嘶吼讓每個孤獨的人都會產生共鳴。
  • Numb
  • 這首歌表面看上去是對愛情的迷茫, 實際上可以理解為對生活的無助和壓抑。不僅是在愛情上,由於在其他方面也有着諸多的問題和矛盾存在,所以導致歌者內心極度的不安和焦躁。
  • 「And every second I waste is more than I can take」 這句歌詞就表明了時間在他看來已經不能再耽擱了,人生需要過得有意義。From the inside
  • 不管是對的錯的,好的壞的,傷害與被傷害的,都不是我想知道的,沒人能夠再讓「我」信任,「我」要用用我的方式和力量去解決這嘈雜的一切。

專輯成績

  • 2003年全美銷售總冠軍
  • 全球銷售量一千五百萬張銷售量。
  • 格萊美、滾石雜誌、Billboard,及三大MTV音樂獎肯定。

專輯主題

所謂「流星聖殿」,指的是在高於希臘平原1500英尺的高山上排建的一組六座古老修道院。正如林肯公園在腦海中營造的圖畫一樣:「我們希望我們的歌曲能夠達到這個名字所能體現出的高度。」

專輯介紹

  • 或許在兩年多前,相信沒有多少人能預料到這群來自南加州、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會成為牽動今日全球樂壇的影響指標。然而事實是,Linkin Park於2000年底發表的以原始團名為標題的首張專輯《Hybrid Theory》,成功地透過Chester Bennington與Mike Shinoda的雙主唱帶領,在音樂上呈現出揉合着電氣化/Hip Hop肌理的獨樹一幟Nu-Metal/Mixture-Rock格局,得以獲著名重金屬雜誌Kerrang!選為「20張Nu-Metal體系代表名盤」。更重要的是,《Hybrid Theory》耐力十足地在2001年全面突圍,不僅成為2001年全美銷售總冠軍專輯締造無比耀眼的商業成績(至今更以累積2400萬張的銷售量),更讓樂團贏得格萊美獎「最佳重搖滾樂團」肯定、獲滾石雜誌選為「年度最佳風雲人物」!
  • 同時值得稱許的是,一夕成名並未讓Linkin Park迷失自我,反之我們見到該團一方面積極地進行巡迴演出求求包括發起邀集Adema、Cypress Hill共同演出的Projekt Revolution,另一方面則邀集來自Nu-Metal(Korn、Orgy、Taproot、Deftones)、Hip Hop(Kutmasta Kurt、Alchemist、X-Ecutioners、Black Thought、Evidence與DJ Babu)、電音(Kelli Ali、Humble Brothers)領域的音樂單位,以「再造」(Re-Creation)的概念,完成了一張令人驚艷的混音專輯《Reanimation》。當然Linkin Park為頂尖唱盤演奏團體X-Ecutioners專輯《Built From Scratch》跨刀合作一曲It's Going Down,也為樂迷所津津樂道。
  • 而歷經十八個月的籌制,Linkin Park終於再度與製作大將Don Gilmore(Eve 6、Pearl Jam、Rob Zombie)共同操刀完成這張以一座希臘城市之名命名的全新Follow-Up專輯《Meteora》。主唱Chester Bennington表示首張大碟的空前成功無可避免地帶來壓力,但他們卻有自信不會帶來另一張《Hybrid Theory》,反之《Meteora》正得以清楚讓聽著感受到一個更為成熟、觀點更為明確的Linkin Park。
  • 首支單曲"Somewhere I Belong"在幽悒吉他撥弦前導下,聽著Chester Bennington在副歌唱出充滿希望與期待的感受: "…I want to let go of the pain I\'ve held so long/I\'ve wanted all along/Somewhere I belong…",那份觸動心靈的程度絕對不亞於"In The End"。
  • "Don't Stay"、"Lying From You"與"Hit The Floor"祭出宛如"Papercut"、"One Step Closer"的典型Linkin Park式必殺Nu-Metal方程式,但吉他音量與整體殺傷力明顯地更為剽悍。最後一首Numb更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布滿神秘東洋色彩的Nobody's Listening加強了Hip Hop-Oriented肌理的構築,反映的是製作混音專輯《Reanimation》後所吸納的音樂進化,而幾乎由Linkin Park靈魂核心之一Mike Shinoda透過Pro-Tools完成的Instrumental Hip Hop樂章Session中,得以讓陣中DJ Joseph Hahn展露一手純熟的Scratch技巧。最不容忽略的是Linkin Park是次所展現明顯不同於前作的創作格局求求弦樂剪影與Breakbeat Loop貫穿下的"Faint"爆發出連Pitchshifter也望塵莫及的Techno-Rock能量,而真正動用十人弦樂團伴奏、Chester Bennington認為是該團最佳創作的"Breaking The Habit",更是一首令人驚艷的流暢Emo-Core搖滾樂章!

專輯背後

  • 《Meteora》往往會給人一種神出鬼沒、聽天由命的感覺。在音樂人嘔心瀝血的完成了他們的處女專輯後,第二張專輯往往會是對其音樂理念的延續和補充。但是在這裡出現了一個問題:如果首張大碟已經成為了當時在人們記憶中銷量最高的專輯,而這個充斥着快餐文化的音樂市場又熱切期望着另一張熱賣特賣的專輯,那這第二張專輯可要怎麼辦?曾經以首張專輯《Hybrid Theory》創造了銷售神話的林肯公園樂團,從他們邁進錄音室準備第二張錄音專輯的第一天起,就面臨着這樣的問題。
  • 他們的首張專輯--這件被"滾石"稱為"12首包裹着另類金屬、嘻哈舞曲、電子藝術,火焰般熾熱歌曲的藝術品"。截止到目前為止,已經在全球狂銷一千六百萬張,是2001年的全球銷售冠軍專輯,其中三首單曲登上排行榜首。2002年,樂隊憑藉單曲《Crawling》,拿下了格萊美最佳硬搖滾表演獎,並同時擁有最佳搖滾專輯,以及最佳新近藝人兩項提名。從90年代中期就已經在家鄉南加州奮力打拚的林肯公園,在世紀的交界點上,終於拿下了全世界的耳朵。
  • 對於旁觀者來講,一定會覺得在如此強大的成功壓力下,樂隊的日子會不怎麼好過。但其實對於林肯公園的六名成員:主唱Chester Bennington、主唱Mike Shinoda、吉他手Brad Delson、DJ Joseph Hahn、鼓手Rob Bourdon以及貝斯手Phoenix來說,他們過的可沒外人想象的那麼苦。這些小伙子們才不會去可憐兮兮地關注和追隨外界對他們各種不靠譜的期望,他們唯一遵循的,就是他們自己的標準,並依據這個能讓他們自己滿足的標準,細心地充實起專輯製作中的時時刻刻。於是,一幅更加引人注目的畫面響應展開。
  • "我們從來不會去考慮每次專輯都要賣它個一兩千萬張之類的蠢事,"Bennington說道,"真能賣那麼多,那是上天保佑;在這行里不是每次都有這種好事的,一輩子裡面趕上這麼一次,就謝天謝地了。我們要對歌迷負責任,我們不會覺得大家都衝上大街搶購我們的專輯這種事,就是理所應該的。""如果你了解我們,你就應該知道,樂隊面臨的最大壓力其實都是來自於內部。"Mike對此有所補充。
  • "我們不過是想做一張能讓我們自己感到驕傲的新專輯,"Bourdon解釋說,"我們的工作焦點,就是生產我們鍾愛的歌曲。我們就是自己最挑剔的樂評人。"如果你對上面這一番話有所懷疑,請注意以下事實:為了讓專輯的第一主打歌曲《Somewhere I belong》達到完美,Shinoda和Bennington寫了40多種完全不同的副歌,直到挑出了最佳版本。
  • "我們知道在這首歌里我們有不少東西要加進去,"在談到這件事的時候,Shinoda說道,"所以我們就寫了一版新的副歌,錄製好,混好音,然後在第二天拿出來聽一下,然後Chester和我就會互相看着對方說,就我覺得吧,還能更好點。與是我們就從頭來過,如此往復。這會牽扯到很多工作,我們保證了合理的運用時間,保持了挑刺般的苛刻,最終寫出了我們相信是不錯的作品。也許有人會認為新專輯會象是《Hybrid Theory》的一個低調翻版--保持風格不變等等,但那決不是我們的選擇。"
  • 辛苦栽培出的成果,很快就在《Meteora》中體現了出來。專輯中的12首歌曲,無一不體現出了樂隊的迅速成長,和團隊之間缺一不可的"化學反應"。專輯是在不同的錄音棚錄製,甚至包括在樂隊巡演的車上所搭建的"工作生活之家"式的錄音棚,在製作人Don Gilmore的引導下,樂隊體驗到了更加豐富的音色表現,並嘗試運用到了更多的音樂風格。
  • 他們在《Somewhere I belong》中嫁接了失望的野性呼吼和沉重的吉他底線,他們在《Breaking The Habit》和《Numb》這樣的歌曲中加入了鮮活的管弦和鋼琴伴奏,他們在《Easier to Run》這樣的歌曲中使用了非常複雜的混音,他們甚至在《Nobody's Listening》這種以嘻哈音樂為主的歌曲中,用到了一種叫做shakuhachi的笛子。而從整體上來講,音樂豐富的紋理層次和富有爆炸性的編曲,更被主唱Bennington和Mike震撼的聲線襯托得更為醒目。這絕對是一張值得一聽再聽的專輯。
  • 而對於歷時18個月的專輯錄製過程的影像解讀,其靈感則來自於專輯的名稱《Meteora》。在樂隊2002年的歐洲巡演中,樂隊完全被一本希臘的旅遊手冊迷住了。在封面上,"流星聖殿"的詞語和圖片映入樂隊眼帘,樂隊的想象熱情立刻隨之熊熊燃燒。
  • 所謂流星聖殿,指的是高於希臘平原1500英尺高山上排建的一組六座古老修道院。在談起流星聖殿的時候,Bennington一臉虔誠:"它們就像是不屬於這個星球一樣。"此話不假,從字面意義上來講,在希臘語中,Meteora內涵在天空中翱翔的意味,非常象是天上人間的寫照。
  • "那是一種劃時代的美麗。那簡直就是我們希望通過音樂來體現的不朽和深遠的現實寫照!"Shinoda強調。"我們遇到了許多去那裡觀光的人,"Hahn補充說,"人們去那裡尋求孤寂——去尋找他們自己。這也正是我們的專輯所象表達的東西--尋找自己。每一首歌都是這種情感的釋放。"
  • 談到感情的流露,Bennington和Mike在這張專輯中,延展並提高了《Hybrid Theory》所體現出的情感指數,在那張專輯中,你會聽到年輕人的失落、憤怒、恐懼和迷惘,用Shinoda的話來總結:就是宣洩。與之相反,在《Meteora》中,樂隊成員展示出了他們積極的一面:"我們在世界各地巡演了兩年,那種孤獨感和奔波使你有機會從更寬廣的視角審視自己。"Shinoda說道,"我們對宇宙間的通感很有興趣,這也是我們一直在專輯中所尋求的要素。但在《Meteora》中,情況有所不同,我們需要着手表現的是人性的更多方面。""整張專輯的調子仍然十分低沉,但樂觀向上的精神明顯有所增強",Bennington解釋說,"我們還是原來的自己,但這回在黑暗的深處,你會看到光明。"
  • 與上一張專輯一樣,兩位主唱進行了密切的合作,力求以更多樣的視角來建立情感的陣線。兩位主唱的聲音與情緒,實際上已經無法分開。"Mike是個電腦狂人,同時也是受過正統訓練的音樂家",Hahn介紹說,"Chester給人們帶來的則是那種最原始的感情衝動,他們就是這樣的互補,完全耍的是陰陽范兒。"
  • 實際上,通過《Meteora》,整個樂隊似乎合作的都更加協調。這是非常少見的成就:六人行般的默契,同時每個人還都保持着獨有的個性。結果很簡單:林肯公園獨一無二的鮮明風格就是榜樣。"我們不用去刻意強調彼此之間的感應,六個人有緣聚在一起,能夠合作愉快,我們都覺得很幸運。"Bourdon說道。
  • 「合作越來越天衣無縫,」Bennington表示同意,「拿Mike來說,對我了解得越來越多,反之也一樣,這樣的話共同創作就簡單了許多。在我們的關係中,不可能存在什麼秘密,你會敞開心靈,因為你希望另外的任何你在一起。我們所有人都是這樣。」
  • 合作如是,誰還需要什麼心理醫師呢?「沒錯!」Bennington笑答,「我參加樂隊就是為了這個。」

流星聖殿

這裡指的流星聖殿指的是在高於希臘平原1500英尺的高山上排建的一組六座古老修道院,希臘人叫它流星聖殿。Linkin Park專輯——《Meteora》說的流星聖殿指的就是那裡。[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