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濟南八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濟南八景是山東省濟南最值得去的地方,濟南八景包括錦屏春曉趵突泉涌佛山賞菊鵲華煙雨匯波晚照明湖泛舟白雲雪霽、歷下秋風。各個風景秀麗,美不勝收。

濟南八景原圖鏈接

主要景點

濟南八景原圖鏈接

錦屏春曉

龍洞山(濟南龍洞山)在濟南市東南三十里的地方。這裡山勢奇絕,風景壯麗,是濟南著名的風景區。作為濟南八景之首的「錦屏春曉」就在風景最佳的「獨秀峰」處,這裡四周群山環抱,層巒疊嶂,危峰壁立。獨秀峰上,「錦屏岩」高達八十餘米,似屏風。岩周松柏蒼翠,楊柳垂青。岩壁,繁花艷艷,芳草離離。明代文人劉敕,曾做過這樣的描繪:「丹碧點綴,曉霞掩映,絢若錦屏」。西峰懸崖上是西龍洞,洞壁鐫有佛像,洞頂鐘乳石花叢生。東龍洞在東懸崖上,難以攀登,相傳有"金瓶"、"春曉"兩洞,每逢立春這天,有陽氣衝出,干葉枯草隨之飛揚。龍洞下深谷中,原建有「壽聖院」,形式古拙.金碧輝煌,院內銀杏蓊蔥,松柏蒼翠,古碑數方。宮北向西,雙壁若劈谷深蜿蜒,似龍盤曲。澗內有泉,流水潺潺。再加懸崖上,古木成蔭,山花爛漫,形成山清水秀的景觀。二三月間,桃花迷徑,旭日東升,景色尤奇、蜂蝶起舞、鳥兒歡歌,一派生機。

趵突泉涌

天下第一泉——趵突泉,位於趵突泉公園西側。「泉源上奮,水涌若輪」,「聲若隱雷」,是「泉城」——濟南市的一大奇景,被稱為「趵突騰空」。水盛之時,泉水噴涌,上沖亭歌,雄豪綺麗,氣象萬千。清代文人蒲松齡曾寫過一篇《趵突泉賦》做過生動而逼真的描繪:「吞高閣之晨霞,吐秋湖之冷焰」;「漱玉噴花,迴風舞霰」。主泉四周多小泉,有的像鯉魚吐泡,有的像綠色絲線穿起的串串珍珠,還有的像綻開的珠花,把三窟的瀑流襯托得更加氣勢壯觀。這泉,不論是白天還是夜間,是春夏還是秋冬,都呈現出不同的景觀。夜間,天宇澄清,月光明澈,波浪鼓盪,滿池的「碎玉」,閃閃發光。冬天滿池的水荇,縱橫繚繞,翠色盈裳,湧出柔潤的水氣.[1]

佛山賞菊

千佛山東南不遠就是佛慧山,峰巒突兀,澗谷瀠回。山腰原建有古剎開元寺。寺周懸崖鑿有石室,昔日儒生多在裡面讀書。殿前崖下有前崖下有甘露泉,水聲叮咚富有琴韻。稍上是望湖亭,於內可觀明湖碧波。峭壁之上,松蘿蒙蔭,鳥語啾啾一到秋天,紅葉滿山,黃花遍地,紅得象火。黃得象金,風景優美,被稱為「佛山賞菊」。《山東通志》把千佛山與佛慧山混稱,所以一講"佛山賞菊"也有人指千佛山、千佛山的野菊更好。明朝人邊貢在《九日登佛山》詩中曾有"背領丹楓直,垂岩紫菊肥"的贊語。千佛山的北側,就有丹楓,秋日葉子變紅,在萬綠叢中顏色更加嫣紅。菊花,寺內寺外。一山上山下,無處不有,紅、白、黃、紫各色俱全,但尤以黃色為主。盛開時節,如撒黃金,清風吹來,馨香撲鼻。據志書記載,千佛山南側原有「賞菊崖」,是古人賞菊處。為使人們更好地觀賞這一景觀,一九八四年,在山頂巨石上建起了"賞菊閣"叢木簇傭,雲霧繚繞。如仙山瓊閣,人可在亭上飲酒賞菊。[2]

鵲華煙雨

鵲、華兩山,在濟南市城北,山勢俊秀,景色迷人。鵲山無主峰,林木青翠,橫列如屏,山上舊有鵲山院、鵲山亭,扁鵲墓等古蹟。相傳,山下有鐘鼓二石,以石相擊,聲揚數里。每年七、八月間,鳥鵲雲集。明朝人王象春曾寫《鵲山》詩記述:「萬岫千岩濟水蟠,如屏孤逗出河干,秋高鳥鵲集何事,霄漢空疑斗女寒」。與鵲山隔黃河相望是華山。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最早描繪道:「單椒秀澤,不連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障特拔以刺天,青岸翠發,望同點黛。」唐朝詩人李白也有「茲山何峻秀,綠翠如芙蓉」的贊語。山上建有華陽宮、三元宮、泰山行宮等廟觀,院內古柏蒼翠,蔚為壯觀。 鵲山華山之間,原為鵲山湖,湖光浩渺,碧波萬頃,「飛鴻翔鶴,遠勢盤空」。水村漁舍柳綠花紅,渚生蒲葦,水浮荷菱,微風輕浪,舟載歌聲。陰雲之際,兩山連亘,若離若合,時隱時現,雲霧繚繞,如二點青煙,誠為一幅絕妙的水鄉圖畫,故昔人稱此景為「鵲華煙雨」。

匯波晚照

濟南城內,珍珠、濯纓、芙蓉等泉匯波於大明湖,然後由湖東北隅的晏公廟下經北水門泄出,最後注入小清河。晏公廟側建有晏公台,由台上可清楚地看到北面的景色。台下不遠為一拱橋,名為「匯波」。橋北是北水門,由磚石券成,券門四周皆為垂柳,細長的柳絲點入水中,清風徐吹,盪起微波。周圍水域皆為荷花,「田田的葉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若到傍晚,夕陽正由券門斜射倒入水中,發出柔和的光,把周圍染上了一層桔紅的顏色,人們將這景命名為「匯波晚照」。 元初於水門上建樓,斜陽不能射入,這景隨沒。然而在樓上,人們又可看到另一種綺麗的景色。向南看去,晏公廟巍峨壯觀,晏公台上,古柏老態龍鍾,滿院楊柳籠罩,修竹郁森,院南一片荷紅,遠處碧波粼粼,夕陽西下,晚霞盡染,萬丈光輝,誠為一幅迷人的大畫。因而,後人又把這一景觀視為「匯波晚照」。[3]

明湖泛舟

大明湖昔日湖面很大,碧波萬頃,遙接群山,氣勢壯闊。在這寬闊的水域中,四季都呈現出不同的景色。春日,最為丰姿的要算是垂柳。湖岸、沙洲、島上,無處不是,有的彎着,有的臥着,有的立着,清風一吹,柳絲輕盪。夏日荷浪迷人,片片的蔥綠,點點的嫣紅。深秋,雪白的蘆花,謝落如柳絮,隨風飄揚,翩翩起舞。

冬日,明湖雖暫失綠波,然而銀裝素裹,也分外妖嬈。明湖,不僅四季景色奇異,而且常年充滿生機。黃鸝鳴於翠柳,鷗鷺點於清波,笙歌揚其遠韻。人們蕩舟其中,「如游香國」,人們將這一景觀稱為「明湖泛舟」。解放後,人民政府對大明湖加強了管理,廣植了花木,疏浚了湖面,整修了名勝,添置了畫舫,節假日,不少人都來這裡體味明湖泛舟的樂趣。[4]

白雲雪霽

珍珠泉大院原是歷代王府官邸,內有濯纓湖,由珍珠、濯纓、珠沙等泉匯集而成。昔日湖面寬闊,景色秀麗,《珍珠泉銘序》中曾描述過:「瀠泓沖融,清瀾百步,旁流帶垣,通舟二里;魚鳥荇藻,怡怡悅性」。岸邊建有白雲樓,是元朝張宏官邸,元散曲家張養浩曾作《白雲賦》讚許:「翼截華鵲之煙雨,背摩霄漢之日星」。站在樓上,北可觀明湖碧波,黃河帆影,南可望梵宇簇立,群山青蔥。「且當雪霽白雲繚繞,下接水光,上浮天際,宮殿隱隱在煙霧中,宛然如畫。」雪後憑欄遠望,晴光四野,景色綺麗,悅人心目。故被人稱為「白雲雪霽」。

春日,湖周修竹婆娑,楊柳垂蔭,百花鬥豔,虹橋曲徑,樓台亭閣,倒影入波。龍舟盪於湖中,蕭鼓揚其聲韻,「世稱人間福地,天上蓬萊」,被譽為「宇內未有之奇」,「貴人詞客莫不詠觴於斯」。解放後幾經修復,煥然一新,這裡已是花木繁茂,滴綠瀉翠,水木明瑟,鳶飛魚躍,集奇撮勝,風景薈萃的勝地了。

歷下秋風

距大明湖南岸不遠,有一湖中最大的島,上有歷下亭、名士軒、蔚蘭軒、御碑亭、高閣、曲廊等建築,紅柱綠瓦,雕樑畫棟,古樸典雅,蔚為壯觀。這裡風景美麗,歷代文人多來相聚,作文讚美;清代蒲松齡曾作《[[[古歷亭賦]]》寫道:「籠籠樹色,近環薜荔之牆;泛泛溪津,遙接芙蓉之苑。入眶清冷,狎鷗與野鷺兼飛;聒耳嚌嘈,禽語共蟬聲相亂。金梭織綿,唼呷蒲藻之鄉;桂揖張筵,客與蘆荻之岸。蒹葭挹露,翠生波而將流;荷芰連天,香隨風而不斷。蝶迷春草,疑謝氏之池塘;竹蔭花齋,類王家之庭院。」這便是歷下亭景色的逼真描繪。如若秋日,微風吹來,此景更妙。不論是岸上的垂楊,還是水下的樹影,皆舞動着青紗,一切娜多姿,好像神女在清波深院中起舞。湖裡的荷花,在輕風中顫動,猶如江妃在水面上凌波微步,湖水晃漾,清波拍岸,如玉佩相擊,發出清越的聲響,如奏樂章。

秋風使景生色,更送來了芳香,正如昔人詩句所講:「兩岸垂楊蔭綠苔」,「風起荷香四面來」。秋風送香也送涼。徐徐涼風,輕拂衣衫,令人心爽。就因此風景秀美,氣溫宜人,故被人們稱為「歷下秋風」[5]

旅遊信息

最佳旅行時間

游濟南,可春遊趵突泉,夏遊紅葉谷,秋遊千佛山,冬遊大明湖雪景。但濟南冬冷夏熱,春季風沙大,最佳旅遊時間是秋季。因為經過7、8月集中降水的補充後,濟南市的地下水位升高,市區內的泉水在此時又會有爭相噴涌獨特場面,因此去濟南旅遊的最佳時間便是每年雨季後的9-11月之間。

消費水平

濟南消費並不高,一般住宿120-280元/晚,餐飲人均消費約25-80元,景點門票也不貴,出行若搭公車也就幾塊錢。因此,除車票費用之外,兩人到濟南旅遊3天花費約1000-1500元足夠。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