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漫漫-戒求仙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海漫漫-戒求仙也》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詞

《海漫漫-戒求仙也》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樂府曲辭,是白居易《新樂府》五十手中的一首。

唐宣宗有吊白居易詩:「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此詩可作為白居易一生的概括。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海漫漫-戒求仙也》[1]

作品別名;《新樂府·海漫漫·戒求仙也》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樂府曲辭

作者;白居易

詩詞原文

《海漫漫-戒求仙也》

海漫漫,直下無底傍無邊。

雲濤煙浪最深處,人傳中有三神山。

山上多生不死藥,服之羽化為天仙。

秦皇漢武信此語,方士年年採藥去。

蓬萊今古但聞名,煙水茫茫無覓處。

海漫漫,風浩浩,眼穿不見蓬萊島。

不見蓬萊不敢歸,童男丱女舟中老。

徐福文成多誑誕,上元太一虛祈禱。

君看驪山頂上茂陵頭,畢竟悲風吹蔓草。

何況玄元聖祖五千言,不言藥,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

點評鑑賞

《唐詩快》:余嘗謂人皆可以求神仙,惟帝王不可以求神仙。神仙不無,但決非帝王所能求耳。《唐詩別裁》:此言求仙之妄也。唐代崇奉老子,而五千言中不言神仙,恍然可悟矣。

唐宋詩醇》:神仙之說,世主多為所惑,而方士因得乘其蔽而中之,史策所垂足為炯戒。憲宗不悟,服柳泌金丹致殞。此詩作於元和初,想爾時已有先見耶?唐室崇奉老子,一結借矛攻盾,極其警快。

《元白詩箋證槁》:憲宗為有唐一代中興之英主,然卒以服食柳泌所制丹藥,躁渴至極,左右宦官多因此得罪,遂為陳弘志所弒。觀元和五年憲宗問李藩之語,知其已好神仙之道。樂天是時即在翰林,頗疑亦有所聞知。故《海漫漫》篇所言,殆陳諫十幾先者。此篇末句以老子不言藥為說,遠行祖訓,近切時宜,誠《新樂府》大序所謂為君而作者也。

古詩文鑑賞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846),漢族,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是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著名唐代大詩人和文學家,與李白杜甫齊名,有「詩魔」和「詩王」之稱.[2]

他的詩在中國、日本和朝鮮等國有廣泛影響。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遷居下邽(音guī)(今陝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遷居河南新鄭。唐代宗大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降生了。白居易晚年長期居住在洛陽 縮略圖 ,號稱「香山居士」。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死於洛陽,葬於洛陽香山,享年75歲。他去世後,唐宣宗寫詩悼念他說:「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3]

閒適詩和諷喻詩是白居易特別看重的兩類詩作,二者都具有尚實、尚俗、務盡的特點,但在內容和情調上卻很不相同。諷喻詩志在「兼濟」,與社會政治緊相關聯,多寫得意激氣烈;閒適詩則意在「獨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與元九書》),從而表現出淡泊平和、閒逸悠然的情調。[4]

視頻

中華歷史故事——詩人白居易的故事

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上)

參考資料

  1. 《海漫漫-戒求仙也》 詩詞文句網
  2. 詩人白居易的主要成就 瑞文網,發布時間;2018-01-17
  3. 白居易簡介 古詩文網
  4. 白居易簡介 詩詞名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