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消費者均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消費者均衡是中國的一個專有文化術語。

語言一發即逝,不留痕跡。當人類意識到需要把說出的話記下來時,就發明了文字[1]。在世界範圍內,曾經獨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們的漢字外,還有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瑪雅文[2]。後來,這些古老文字的命運各不相同,或因某種歷史原因而消亡,如瑪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變革而遭廢棄,如楔形文、聖書字,只漢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傳承的脈絡清晰可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良好載體。

名詞解釋

消費者均衡是一定預算約束下,效用最大化時消費者選擇的商品最優組合。在這種情形下,消費者貨幣分配比例達到最佳,即分配比例的任何變動都會使總效用減少,因此,消費者不再改變其各種商品的消費數量,這被稱為消費者均衡。

消費者均衡是消費者行為理論的核心。在收入和商品價格已知的條件下,一個消費者關於兩種商品的預算線只能有一條,但該消費者關於兩種商品的無差異曲線由於偏好的不同卻有無數條。

消費者均衡實現的假設條件

1、消費者的偏好既定

這就是說,消費者對各種物品效用的評價是既定的,不會發生變動。也就是消費者在購買物品時,對各種物品購買因需要程度不同,排列的順序是固定不變的。比如一個消費者到商店中去買鹽、電池和點心,在去商店之前,對商品購買的排列順序是鹽、電池、點心,這一排列順序到商店後也不會發生改變。這就是說先花第一元錢購買商品時,買鹽在消費者心目中的邊際效用最大,電池次之,點心排在最後。

2、消費者的收入既定

由於貨幣收入是有限的,貨幣可以購買一切物品,所以貨幣的邊際效用不存在遞減問題。因為收入有限,需要用貨幣購買的物品很多,但不可能全部都買,只能買自己認為最重要的幾種。因為每一元貨幣的功能都是一樣的,在購買各種商品時最後多花的每一元錢都應該為自己增加同樣的滿足程度,否則消費者就會放棄不符合這一條件的購買量組合,而選擇自己認為更合適的購買量組合。

3、物品的價格既定

由於物品價格既定,消費者就要考慮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於各種物品的購買與消費上,以獲得最大效用。由於收入固定,物品價格相對不變,消費者用有限的收入能夠購買的商品所帶來的最大的滿足程度也是可以計量的。因為滿足程度可以比較,所以對於商品的不同購買量組合所帶來的總效用可以進行主觀上的分析評價。

消費者均衡的限制條件

1、兩種商品消費均衡的文字表述

消費者均衡實現的限制條件是:消費者用全部收入所購買的各種物品所帶來的邊際效用,與為購買這些物品所支付的價格的比例相等,或者說每單位貨幣所得到的邊際效用都相等。

2、兩種商品消費均衡數學公式

假設消費者的收入為M,消費者購買並消費X與Y兩種物品,X與Y的價格為Px與Py,所購買的X與Y的數量分別為Qx與Qy,X與Y所帶來的邊際效用為MUx與MUy,每1單位貨幣的邊際效用為MUm,這樣,消費者均衡的條件可寫為:

Px*Qx+Py*Qy=M(1)

MUx/Px=MUy/Py=MUm(2)

上述(1)式是消費者均衡的收入約束條件,說明收入是既定的,購買X與Y物品的支出不能超過收入總額M,也不能小於收入總額M。超過收入的購買是無法實現的,而小於收入的購買也達不到既定收入時的效用最大化。(2)式是消費者均衡實現的評價條件,即所購買的X與Y物品帶來的邊際效用與其價格之比相等,也就是說,每一單位貨幣不論用購買X還是Y商品,所得到的邊際效用都相等。

3、多種商品消費均衡數學公式

如果消費者所消費的不是兩種物品,而是多種物品,設各種物品的價格為P1,P2,P3,……Pn,購買量為Q1,Q2,Q3,……Qn,各種物品的邊際效用為MU1,MU2,……MUn,則可以把消費者均衡實現的條件寫為:

P1*Q1+P2*Q2……+Pn*Qn=M(1)

MU1/P1=MU2/P2=…MUn/Pn(2)

消費者均衡的位置

無差異曲線代表的是消費者對不同商品組合的主觀態度,而預算線約束則顯示了消費者有支付能力的商品消費的客觀條件,將兩者放在一起,就能決定消費者的最後選擇。把無差異曲線與預算線合在一個圖上,那麼,預算線必定與無差異曲線中的一條切於一點,在這個切點上就實現了消費者均衡。

消費者均衡

消費者行為理論

消費者行為理論也叫做效用理論,它研究消費者如何在各種商品和勞務之間分配他們的收入,以達到滿足程度的最大化。這一理論將要解釋為什麼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考察消費者行為,可以採用兩種分析工具或分析方法:一種是以基數效用論為基礎的邊際效用分析;一種是以序數效用論為基礎的無差異曲線分析。現代西方經濟學界,比較流行的是無差異曲線分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