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華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清華鎮古鎮美景

清華鎮,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北部,星江河上游,鄣公山南麓。東連浙源鄉、沱川鄉,南鄰思口鎮,西接賦春鎮,北靠大鄣山鄉[1]。全鎮總面積131.08平方公里,距離縣城25公里。下轄8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常住人口16592人(2017年)[2]。 清華鎮交通便利,王賦線、清靈線、清嶺線三條公路橫貫其中,形成了婺源北部的交通樞紐[3]。 清華鎮文化底蘊深厚,素有「千年古鎮」之稱號,是江西省200個重點建制鎮之一[4]

快速導航 :詞條圖冊關係表

中文名 :清華鎮

行政區類別 :鎮

下轄地區 :轄8個村委會

郵政區碼 :333202

面積 :131.08平方公里

方言 :徽語祁婺片婺源方言東北鄉話

外文名 :qinghua town

所屬地區 :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

電話區號 :0793

地理位置 :婺源縣中部偏北

人口 :16592人(2017年)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建制沿革

清華是千年古鎮,以「清溪縈繞,華照增輝」而得名。唐開元28年(公元740年)始建婺源縣,縣治設清華,

唐天復元年(公元901年)遷弦高(今縣城紫陽鎮),歷時161年。建國前夕,清華屬新華鄉,

建國初屬鄣西區,1950年為縣第五區區政府駐地,1958年為清華人民公社,

1960年改為國營鄣公山墾殖場清華分場,

1984年5月恢復清華鎮。

行政區劃

清華鎮下轄:居委會(3個):新街、橫街、長林,村居委會(8個):清華、雙河、東園、花園、浮溪、詩春、里村、洪村。

自然資源

清華鎮彩虹橋景區 清華全鎮土地面積19.9萬畝,擁有水田面積1.2萬畝,輻射婺北地區水田面積12萬畝,輻射區2003年水稻播種面積13萬畝。其中:早稻5萬畝,一季晚稻4萬畝,二晚4萬畝。全年稻穀總產量3.9萬噸。

鎮境及輻射區內群山連綿,森林茂密,四季雲霧繚繞,溪間清流不息,生態環境十分優美,森林覆蓋率達到89.6%。

經濟概括

第一產業

2006年,清華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8142萬元,完成農業總產值2402萬元,財政收入360萬元,出口創匯371萬美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51元。經濟發展主要依託本地資源作文章,清華鎮形成了以有機茶、有機稻、兔業養殖為主的三大農業支柱產業。已建立有機茶基地4個,面積2500畝;已建立有機稻基地3個,面積2200畝;兔業養殖基地1個,正在走公司+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由於境內生態良好,沒有污染,其生產的大米2000年經農業部食品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16項品質指標已達AA級綠色食品標準,首創大米類中國第一。工業上,基礎較薄弱,通過招商引資,開發利用當地的豐富資源。

第二產業

2010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億元;比2006年增長86%。2010年我鎮財政收入為509萬元,比2006年增長29.8%。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36.5萬元,國稅292萬元,地稅194.6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600萬元,比2006年增長186.6%;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增長300元。

第三產業

「十一五」時期該鎮突出自身優勢特色,成立了全縣首家農村經紀人協會——清華鎮農村經紀人協會,推行「協會+合作+經紀人+農戶」的經營模式,以種植與養殖合作社為平台,着力創建集農業生產與休閒觀光於一體的綜合性生態產業基地,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現全鎮已建立了浮溪蔬菜種植、雙河蔬菜種植、浮溪生豬養殖、花園養殖、浮溪果業種植、里村綜合養殖、詩春養殖、雙河茶葉、花園茶葉等9個專業合作社,吸收會員563戶。2010年,全鎮努力克服洪災帶來的不利影響,累計糧食播種面積14067畝,產量達5600噸,創歷史新高;茶葉產量8600擔,冬種油菜種植6400畝,新種茶園1000畝。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教育事業穩步推進,2007年,清華中學考上重點高中錄取線人數達65人,錄取率居婺源縣前列,學生參加國家級競賽有75人次獲獎。清華鎮的科普工作一直走在婺源縣的前列,是科普示範鎮。林權改革順利推進,分山到戶率達80%以上,第五、六屆村(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進展順利。

基礎設施

清華鎮風光

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按照打造「全縣樣版、全市一流、全省前列」的總體要求,創造性的採用了「一村多點、以點帶面」的方法,先後投資850餘萬元,將浮溪村建成了一個集生態、文化、旅遊觀光為一體的文化新村;將花園羅雲村打造成了生態文化珠聯璧合、經濟社會齊頭並進的文化景觀村。

與此同時,進一步規範集鎮土地、建房管理,強化城管中隊與環衛所的工作職能,進一步推進集鎮規範化管理。大力實施農村道路通暢工程,投資1200萬完成詩春、里村、洪村公路硬化綠化,基本實現了所有行政村通水泥(油)路。

按照《清華鎮鎮區建設總體規劃》,先後投資上千萬元修建了新街、橫街、彩虹大道、東源大道、南市大道等城鎮道路體系;修建了自來水廠、停車場等城鎮基礎設施。創新方法,破解改廁難題,又使有機肥得到了有效利用。開通了縣城至清華的電視光纜,使電視頻道增加到30個,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形成了「三橫兩縱」的鎮區交通格局;規劃建設了清華上街新區、南市小區,清華派出所、清華交警中隊、計生綜合服務大樓(便民服務中心)、鄉鎮綜合文化站、清華小學綜合樓等一批建設工程先後完成,進一步完善了公共服務功能。

歷史文化

清華鎮

清華鎮的歷史非常悠久,唐朝開元年間婺源縣建制時縣治就設在這裡,後來才遷入紫陽鎮。鎮上有一條主要大街,街道兩旁有很多店面。離開主街,在通往彩虹橋的青石小巷裡可以看到一些古舊的民居。

出城邊可以看到始建於南宋、已有八百年歷史的彩虹橋,該橋因唐詩「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而得名,是一座典型的廊橋。它全長一百四十米,由六亭、五廊構成長廊式人行橋。每墩上建一個亭,墩之間的跨度部分稱為廊,因此在當地也叫廊亭橋,該橋為省級文物保護建築。


沱川理坑:是婺源縣境內古建築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村子。通往村子的路是青石板路,行走其上不沾泥濘,其村口有一座名為「理源橋」的廊橋,有濃郁的文化氣息。村中主要的古建築有明代吏部尚書余懋衡修建的「天官上卿府第」,明末廣州知府余自怡修建的「駕睦堂」以及「司馬第」「九世同居樓」等。

傳說

清華鎮位於江西上饒地區。清華鎮的古建築風景教集中,有老街,虹橋,「從」字木橋等景點。老街位於清華鎮大橋與虹橋之間,長達1.5公里。彩虹橋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廊橋,是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她有悠久的歷史,建於南宋,以有800年的歷史全長140米,由六亭,五廊構成。從遠處看古風古蹟保存完好。關於彩虹橋還有一段傳說:當年清華村有一位出家的和尚胡濟祥與一位能人胡永班。很想為清華人建一座永久性的橋。首先,由胡濟祥雲遊四海,用三年多的時間化緣,籌集到一筆巨款。然後由水利,橋樑專家胡永班負責設計,建造,施工,歷時四年多在完成。在橋即將竣工,封蓋最後幾片瓦時,正是一個傍晚時分,夕陽透過了與層,倒映在水中,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當時胡濟祥,胡永班見到此景,認為之是哦吉兆,立即叫村里人放鞭炮慶祝,將橋取明為彩虹橋。後人為紀念兩位先人,在中間亭子立碑,以示永世不忘。

風景名勝

清華鎮位於星江河上游,生態優美,又是唐代的古縣治,濃郁的「四古」特色,文化底蘊深厚。境內森林覆蓋率達86%,有名木古樹355棵,其中位於原古縣衙內的唐代苦櫧是清華悠久歷史的見證人。還有宋代廊橋——彩虹橋、長壽古里——洪村、胡氏老街、岳飛方塘等古色古香的景觀都成為了今天發展旅遊業的豐富資源,2006年,僅彩虹橋景區接待遊客就達20萬人次,該景區先後被評為「AAAA級旅遊景區」和「最具海外人氣旅遊景點」。長壽古里——洪村還被評為中國民俗文化村。

視頻

千年古鎮展新顏--清華鎮

彩虹橋第二根橋,在清華鎮雙河大橋底下被發現,可惜撞斷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