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史稿·陳汝咸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清史稿·陳汝咸傳出自《清史稿》,此書是中華民國初年由北洋政府設館編修,記載了清朝歷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全書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紀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傳三百一十六卷,以紀傳為中心。所記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國稱汗,下至1912年清朝滅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歷史。[1]

原文

陳汝咸,字華學,浙江鄞縣人。少隨父錫嘏講學證人社,黃宗羲曰:「此程門之楊迪,朱門之蔡沈也。」康熙三十年,會試第一,成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福建漳浦知縣。民好訟,嚴懲訟師,無敢欺者。縣中賦役故責戶長主辦,版籍混淆,吏掾為奸。汝咸躬自編審人丁,各歸現籍。以三百戶為一保,第其人口多寡供役。五年一編丁,而役法平。吏胥以不便撓之,大吏搖惑,汝咸毅然不回,奸人無所施技。民樂輸將,賦無逋負。

俗輕生,多因細故服斷腸草死,挾以圖財。汝咸力懲其弊,令當刑者掘草根贖罪。禁舁神療病,曉示方證。自製藥以濟貧者。毀學宮伽藍祠,葺故儒陳真晟、周瑛、高登諸人所著書,表章之。歸誠書院,乃黃道周講學地,為僧據,逐而新之。無為教者,男女群聚茹蔬禮佛,籍其居為育嬰堂。西洋天主教要大吏將於漳浦開堂,卻止之。修文廟,造祭器,時會邑中士紳於明倫堂講經史性理諸書。設義學,延諸生有學行者為之師。修朱子祠。教養兼施,風俗為之一變。會大水驟漲,幾及城堞,負錢登城,多為木筏,渡一人與錢三十,人皆以錢助拯,活者數千。多方撫恤,雖災不害。

土寇伏七里洞,將入海,發兵擊之,走山中。密招賊黨,誘擒其渠曾睦等,餘黨悉散。又擒海盜徐容,盡得賊中委曲,赦其罪,責以招撫。諸盜歸誠,海氛遂清。汝咸任漳浦凡十有八年,大吏因南靖多盜,調使治之,縣民請留不得,構生祠曰月湖書院,歲時祀之。汝咸至南靖,諸盜自首就撫,開示威信,頌聲大作。

四十八年,內遷刑部主事,擢御史。會海盜陳尚義乞降,汝咸自請往撫。聖祖命郎中雅奇偕汝咸所薦阮蔡生往,尚義率其黨百餘人果就撫,擢通政使參議。五十三年,命赴甘肅賑荒,徒步窮鄉,感疫,卒於固原。漳浦士民聞之,奔哭於月湖書院,醵金置田,歲祀不絕。 (選自《清史稿》,有刪節) 【注】無為教:創建於明正德、嘉靖年間,教義近於禪宗南派的教派。

譯文

陳汝咸,字華學,是浙江鄞縣人。少年時跟隨父親陳錫嘏到證人社講學,黃宗義見到他,稱讚說:「這孩子就是程頤門下的楊迪,朱熹門下的蔡沈啊。」康熙三十年,參加會試取得第一名,成為進士,被選為庶吉士,由翰林而被授予福建漳浦知縣一職。漳浦百姓喜歡訴訟,他到任後就嚴厲懲罰那些從中漁利的訟師,從此,就沒有敢欺騙百姓的了。縣裡的賦稅徭役過去是責成戶長主持辦理的,因此,登記得十分混亂,有些官吏就因此幹些不法勾當。陳汝成親自登記審查人口數目,使各項數據都能歸入現在的檔案。以三百戶為一保,憑着人口的多少來確定繳稅服役的情況。五年一編丁,這樣以來,各家的稅役平等。一些小官吏以不便於執行為藉口來阻撓這樣做,上面的一大官吏也動搖困惑,陳汝咸堅決不改,那些奸人們也就無技可施了。因此,老百姓就都願意為國繳稅服役,賦稅也就沒有再拖欠的了。    當時的民間習俗輕視生命,很多人因為小小的原因就服斷腸草而死,有的人竟以此為要挾來圖謀財物。陳汝咸嚴厲懲處這種行為,命令那些因此而判刑的人去挖掘斷腸草根來贖罪。他嚴禁民間用所謂各種神靈的手段來治病,明明白白地公示各種治病處方,並且自己製藥來救濟那些貧窮的人。拆毀學宮中的伽藍祠,整理過去有名的儒生陳真晟、周瑛、高登等人所著的書籍,表彰顯揚。歸誠書院,是黃道周講學的地方,後被僧人占據,陳汝咸就驅逐了僧人並重新整修。信奉無為教的人,男女群聚在一起吃素禮佛,陳汝咸就借他們空出的房屋來當作育嬰堂。西洋天主教要求上面的大官將在漳浦修建教堂,陳汝咸拒絕阻止這件事。陳汝咸主持修建文廟,置辦各種祭祀用器,經常會集邑中的士紳在明倫堂講解經史性理等經典書籍。設立義學,邀請那些有學問有品行的書生來作老師。修建了朱子祠。這樣,教化與撫養同時施行,社會風俗因此完全改變。有一年,正趕上大水突然上漲,幾乎淹及城上矮牆,陳汝咸就派人背着錢登上城頭,大量地製造木筏,下令救渡一人就給三十錢,人們都為了得到錢而幫助拯救別人,因此而救活的人有好幾千。他又從各方面給予安撫體恤,雖然發生了大災卻沒有造成多大的損害。    土寇潛伏在七里洞,想要從這裡入海為害,陳汝咸徵調軍隊擊敗他們,土寇逃到山中。陳汝咸就秘密招撫土寇中的一些人,靠他們誘捕土寇的頭目曾睦等人,其餘的土寇都一鬨而散。他又抓住了海盜徐容,從他的口中全都得到了賊人的情況,赦免了他的罪責,要求他去招降其他賊人。於是,賊寇都向官府投誠,海上的環境於是就得到肅清。汝咸任漳浦知縣總共有十八年,上面的大官因為南靖多盜,就調他去治理整頓,縣中的百姓請求他留任而不能得到允許,就為他修建一座生祠,叫月湖書院,每年按時去祭祀。陳汝咸到了南靖,各路盜賊自首接受招降,他就公開宣布顯示朝廷威信,於是讚頌之聲大作。    康熙四十八年,他被調入京城擔任刑部主事,後被提拔為御史。這時適逢海盜陳尚義向朝廷乞求投降,陳汝咸就自己向朝廷請求前去招降。皇帝命令郎中雅奇偕同陳汝咸所推薦的阮蔡生一起前往,陳尚義率領他的黨徒一百多人果然前來受降,這一年,陳汝咸又被提拔為通政使參議。五十三年,皇帝命他趕赴甘肅賑濟災荒,他徒步巡視於窮鄉僻壤,因此感染疾疫,在固原去世。漳浦縣的士民聽到這個消息,都跑到月湖書院痛哭,人們募捐錢財購置義田,從此,每年供奉祭祀陳汝咸從不間斷。 [2]

作者簡介

趙爾巽(1844年-1927年),字公鑲,號次珊,又號無補,清末漢軍正藍旗人,祖籍奉天鐵嶺。清代同治年間(1862年-1874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安徽、陝西各省按察使,又任甘肅、新疆、山西布政使,後又調任湖南巡撫、戶部尚書、盛京將軍、湖廣總督、四川總督等職,宣統三年(1911年)任東三省總督。武昌起義後在奉天(今遼寧)成立保安會,阻止革命。民國成立,任奉天都督,旋辭職。1914年任清史館總裁,主編《清史館》,為「二十六史」之一。[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