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朝開始就不修長城的原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長城

來自網絡的圖片

清朝開始就不修長城的原因長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樑,是貫穿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最早的修築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到了東周時期,周王室衰弱,諸侯混戰,北方的秦國、趙國、燕國都在邊境修築了綿長的長城。到秦朝統一天下後,秦始皇將各國的長城都連了起來,萬里長城由此而來。[1]

也是自此開始,歷朝歷代基本上都會對長城進行修建,像漢朝、晉朝、北魏、隋朝、兩宋、明朝都曾修建長城以抵禦外族入侵,而其中以明朝花費的力氣最大,現存的長城大多也都是明長城。仔細算算,沒有修建長城的大一統王朝也只有唐朝、元朝和清朝了。

清朝康熙帝時期的大臣張廷玉有一首詩叫《萬里長城萬里空,百世英雄百世夢》,從題目中就可以看出清朝對修築長城並不上心,這是為何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長城的功能,自古以來修築長城都是為了抵禦北方外族入侵,而清朝本就發家於東北,入主中原後又收服了蒙古,歷經三代皇帝平定了準噶爾,到乾隆時期清朝北方已無大患,長城所處的位置也不在清朝的邊境,也就沒有必要去修建了。

實際上長城能夠發揮的作用也十分小,明朝是除秦朝以外又一個舉全國之力修築長城的王朝,然而明朝並沒有能防範住北方的入侵。比如1644年清軍入關前其實還有五次入關行動。1629年皇太極率軍繞道蒙古第一次入關,打到了北京城下,袁崇煥就是在這次戰爭中被多疑的崇禎帝冤殺的;1634年皇太極率軍兵分四路再次破關而入,只不過這次做的都是些搶掠的事;1636年皇太極的弟弟阿濟格率軍第三次入關,攻克12城。

1638年多爾袞率軍第四次入關,打到了山東,濟南城被清軍屠殺燒毀一空;1642年皇太極的哥哥阿巴泰第五次率軍入關,俘獲三十多萬人口。而在清軍這五次入關南侵的時間裡,出城阻擊的明軍極少,長城根本沒有起到防禦作用。當然這也說明一個王朝想要抵抗北方外族入侵,光靠長城是不夠的,還需要國家整體的軍事實力來支撐。

康熙帝也是看到了長城的軟肋之處,所以下令「永不修長城」,這也讓百姓鬆了一口氣。要知道修建長城對於帝王來說可能是件了不起的成就,但對於百姓來說就是沉重的勞役,康熙帝此舉不僅安撫了人心,也體現出他對清朝軍事實力的自信。

當然清朝不修長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必要去修,畢竟蒙古已經被清朝幾代帝王通過聯姻而收服了,歷朝歷代的北方大患已消,蒙古與滿清皇室一榮俱榮,勞民傷財的修建長城還不如省點錢去修建幾座宮殿呢。

現如今的長城也早就失去了他當初的作用,不再用來抵禦外敵,僅作參觀用,長城也將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下去。[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