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朝的鐵帽子王介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鐵帽子王

來自網絡的圖片

清朝的鐵帽子王介紹鐵帽子王源於清朝的封爵制度,是一種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甚至無需降等!清朝歷史上一共分封了12位鐵帽子王,其中八位「因開而封」即在清國開國之初立下顯著戰功。四位「因固而封」指在清朝中後期因穩固大清江山而收到恩封。[1]

首先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前八位王,他們分別是:

一,睿親王多爾袞。努爾哈赤第十四子,作戰勇猛,為大清打下了半壁江山。崇德年間因戰功被封為睿親王,世爵共傳11世。

二,豫親王多鐸。努爾哈赤第十五子,多爾袞同胞弟弟,清軍入關後他攻克南京,南明皇帝出降,因此於崇德元年授封豫親王,世爵傳9世,13王,其中後世2人被多爵。

三,肅親王豪格。皇太極長子,因戰功於崇德元年被封王,世爵傳世9世。

四,禮親王代善。太祖哈赤次子,早期隨父征戰立下戰功,作戰勇猛被稱為「古英巴圖魯」,後擁立皇太極即位,崇德元年晉封為禮親王。乾隆四十三年享太廟,世爵傳10世,其中12人襲爵,2人被奪爵。

五,鄭親王濟爾哈郎。努爾哈赤弟弟的第六子,此人也是唯一的非帝王直系子孫,曾與多爾袞同為攝政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世爵傳10世,17王,5人被奪爵。

六,莊親王碩塞。皇太極第五子,曾與多鐸一起攻破南京城,俘虜南明皇帝。傳爵8世,11王,2人被奪爵。

七,克勤郡王岳托。代善長子,崇德元年被封為成親王,但因狂傲兩度被將為貝子,兩次被免死罪。死後被詔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詔享太廟,世爵傳13世17王,3人被奪爵。

八,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努爾哈赤曾孫,代善之孫,其父薩哈璘精通滿、漢、蒙三種文字又戰功卓著死後被追封穎親王,勒克德渾是其第三子,被封順承郡。世爵傳10世15王,3人被奪爵

然後我們再來介紹一下剩下的四位親王。清朝中後期所恩封的四位鐵帽子王如下:

一,怡親王胤祥,康熙第十三子,雍正即位後封其為和碩怡親王。乾隆年間,定其王位世襲罔替,共傳8世9王。

二,恭親王奕欣。道光帝六子,咸豐即位後封其為恭親王,後支持慈禧辛酉政變被任命為議政王,食親王雙俸,王爵世襲,傳3世2王。

三,醇親王奕譞。道光七子,咸豐年間封為醇親王,其妻是慈禧胞妹葉赫那拉氏,後因同治死後無子嗣,其子載湉即光緒帝即位。醇親王食雙俸,王爵世襲,其子載灃襲爵。

四,慶親王奕劻。乾隆帝十七子永璘嫡孫。也是清朝最後一位鐵帽子王,慈禧60大壽時被封親王,慈禧死後後載灃掌權,賜其王爵世襲,清滅亡後王爵未曾傳代。[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