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華八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清華八齋
圖片來自sohu

清華八齋指位於北京清華園清華大學早期學生宿舍,可分為前五齋與後三齋。前五齋是指明齋、新齋、善齋、靜齋、平齋,後三齋是強齋、誠齋和立齋。

說明

2001年,清華前五齋被國務院正式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被列入為「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概況

清華八齋的「齋」字,根據《中國文化辭典》的解釋,「原意為在祭祀和典禮之前的潔淨身心的準備[1],以示虔誠。後引申為能幽居之處所」,以宿舍為齋,能體現其幽雅清靜,宜居宜學。清華早期宿舍原本並沒有這麼典雅的名字,而是稱為「幾院」,當時的校長梅貽琦認為需要較優美的名字,於是在1935年時,決定將四院改稱明齋、五院改稱善齋、六院改稱新齋、七院改稱平齋、女生宿舍改稱靜齋。

清華前五齋的名字源自《大學》各目,即「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齋,「在新民」——新齋,「在止於至善」——善齋。「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齋。「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平齋。清華大學的「明齋」最早建立,其後是一系列「新」、「善」、「靜」、「平」各齋。

「前五齋」的得名可能與梅貽琦校長的《大學》思想有關。梅貽琦著有名文《大學一解》他在此文中寫道:「及至大學一篇之作,而學問之最後目的,最大精神,乃益見顯著。《大學》一書開章明義之數語即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若論其目,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屬明明德;而齊家、治國、平天下,屬新民。」梅校長對《大學》很熟悉、非常推崇。

前五齋

明齋

明齋建成於1930年,是清華改成大學後的第一個學生宿舍,原稱為四院,又稱為「新洋樓」,是由任職於天津基泰工程司楊廷寶先生設計的,位於西北操場北端,國務院總理朱鎔基也曾住在這裡。

明齋的面積為4417平方公尺,南北長85.4公尺,東西長81.7公尺,是三層的建築物。明齋有四個門,位於它的四個角上,主要大門位在兩個轉角處,建築的中間部分有過街樓,方便學生南北穿行。當時的宿舍美曾有66個房間,每間可住2人,每層樓梯間設有公共廁所盥洗室[2]

如今的明齋是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的院館[3]

善齋

善齋於1932年建成,最初稱為五院,為男生宿舍,是由Carl L.Anner所設計的,面積是2202平方公尺,形狀呈「一」字形,主要大門位在南向正中、進門時正對大樓梯,呈現典型的意大利式風格。東西方向分成五段,左有各5個立柱。

如今的善齋為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辦公樓,清華大學綠色辦公室也在裡面,門外豎立著馬克思的雕像[4]

靜齋

位於近春園與舊清華園的交界上,與甲所一丘之隔。早期因做為女生宿舍,門禁很嚴,被男生戲稱為為「堡壘」,只有在校慶或重要節日時才開放男生與外賓進入。且因其外觀酷似炮台,又稱為「炮台」。

1928年清華大學開始招收女生,因為沒有女生專用宿舍,古月堂被臨時闢為女生宿舍,同時學校開始籌建女生專用宿舍。1932年「靜齋」落成,全校女生和部分女教師遷入住宿。靜齋因為是清華第一座女生宿舍而知名度最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靜齋曾先後做為慢性病療養處、留學生宿舍、招待所等。

新齋

新齋位於明齋旁邊,建於1934年,由天津基泰工程司負責設計與修建,面積4050平方公尺,形狀為「工」字形。曾經稱為六院,以前是男生宿舍,著名大師錢偉長就曾住在這裡。

參考文獻

  1. 齋 說文解字. 漢典. [2016-02-28] (Chinese (China)). 
  2. 引用錯誤:無效的 <ref> 標籤, 未定義名稱為 sss 的參考文獻內容文字。
  3. 學校各部門電話.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2016-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2) (Chinese (China)). 
  4.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清華大學. [2016-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Chines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