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溫振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姓名 = 溫振英

出生日期 = 1928年  

出生地點 = 遼寧省瀋陽市

國籍     = 中國

民族     = 漢族

職稱    = 主任醫師,教授

職業     = 醫生

人物簡介

溫振英,現代醫家名。主任醫師。國家級名老中醫,北京市第二屆首都國醫名師,1994 年始享受國務院頒發特殊貢獻津貼,第3、4批全國中醫師承教學指導老師,博士生導師。北京市「中醫藥薪火傳承3+3」工程之一「溫振英名醫傳承工作站」導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室站導師。被北京市中醫院授予「杏林女傑」稱號。 1947年考入瀋陽醫學院,1948年轉學湘雅醫學院(現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本科。1953年畢業於湖南醫科大學醫本科,1957年至1961年畢業於西醫離職學習中醫三年。1953年至1959年,先後在瀋陽中國醫科大學、北京醫學院任教。1961年至今 北京中醫醫院。全國和北京中西醫結合兒科研究會理事和委員,現為中國優生科學協會理事,中國兒童營養研究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中華兒科臨床雜誌編委。從事中醫兒科臨床醫療、科研、教學工作四十餘年,對中醫兒童營養保健進行研究,並設中醫兒童易感兒、脾胃病、血液病等雜病的防治保健一體門診。她是北京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兒科創建人之一和學科帶頭人,更是現代中醫兒科的創建人。[1]

專業特長

「探索辨疑難,實踐以創新,治病為救人,解難必求真」是溫振英治學、行醫的原則,強調辨證論治的同時要審機求因、標本兼顧,既治疾病兼調體質。她醫德高尚,待病人如親人。擅長運用整體醫療理論,採用病體同調的方法,治療小兒呼吸、消化、免疫相關性疾病及神經-精神系統疾病,如急慢性咳嗽、哮喘、過敏性鼻炎、濕疹、過敏性紫癜、兒童多動症、抽動障礙、消化不良性腹瀉、厭食等。
在數十載的行醫生涯中,溫老始終以「全面繼承整理、提高創新中醫」為己任,並與時俱進地、以科學發展觀的精神繼承調整中醫的科研思路,多項研究課題獲部、市、局級科研成果獎,曾獲十餘項科進步獎 ,主持研究「健脾益氣法治療缺鐵性貧血」、「培土生金法預防小兒呼吸道感染」、「養陰益氣法預防小兒上感」、「扶正祛邪法治療小兒病毒性肺炎」、「健脾祛濕止瀉法治療泄瀉的理論與藥物篩選的臨床研究與實驗研究」等課題獲衛生部以及北京市科研進步獎。
研製的養陰益氣合劑和健脾益氣合劑,使百萬名患兒易感體質得以改善,達到中醫「治未病」的效果。

溫振英學術思想

1.整體醫療

溫振英老師秉承《內經》、《傷寒雜病論》中整體觀的理論,不僅遵循「天人合一」、「內外合一」的人與自然相互影響、人體臟腑相生相剋互為關聯的整體辨證關係,臨床實踐中更為注重體質及心理因素在人體辨病辨證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診病、治病結合體質兼顧心理的整體醫療理論,進一步補充、完善了中醫整體觀理論。

2.扶正祛邪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溫老師認為正氣乃人體之根本,邪氣乃疾病之標而已,治療疾病必須時刻顧護人體之正氣,可扶正以祛邪,或扶正祛邪兼施,並要做到祛邪而不傷正。

3.重視脾胃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針對處於發育階段的小兒,脾胃功能顯得更為重要。《脾胃論》中云:「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然而小兒的生理特點為「脾常虛」,溫老師不僅從脾胃入手治療小兒多種疾病,而且在治療其他疾病時都時刻注意顧護脾胃,防止因治療疾病傷及脾胃而再生他病,體現了中醫「治未病」的思想。

4.重視養陰

溫老認為,「小兒易熱多火」與小兒的生理特點有關,但其所謂之「火」並非實熱,而為相對陰虛的表現。加之現今社會小兒常有飲食偏嗜、精神壓力加大以及環境的改變等因素,陰虛體質患兒不斷增加,因此治療疾病應結合體質特點,注意養陰潤燥,少用溫燥或苦寒傷陰之品。

5.注重營養保健

「預防為主」是我國衛生工作方針之一,當今如何增進小兒身體素質的防病保健成為社會的極大需要。針對時下不合理餵養及小兒保健品的濫用現象,溫老師認為根據小兒體質特點,運用中醫「整體觀」、「辨證論治」原則指導小兒營養保健勢在必行。

6.發展觀點

從《黃帝內經》時期到現在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無論是自然條件、人文體系,還是人們體質、疾病的類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溫老師強調要有辨證思維,用歷史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分析各時期醫學著作所處的時代、社會、地理環境,從而正確理解各醫家的觀點、方藥之運用;要敢於依據當代對疾病更深的認識,結合自然氣候、人們體質等特點而有所突破和發展,提出新理論、開創新途徑、研製新的中藥方劑。 [2]

著作與論文

撰寫講稿及公開發表論文200餘篇,主編、參編著作十餘本。

著作

出版專著《溫振英醫話驗案精選》、《我的中醫傳承之路》

論文

[1]溫振英,鄭軍. 小兒體質類型與辨證論治[J]. 中醫雜誌,1998,06:362-363.[3]

[2]溫振英. 中醫藥防治復感兒的現狀與分析[J]. 中醫雜誌,1999,11:688-689.[4]

[3]溫振英,李秋英,佘繼林,肖淑琴,朱麗娜,孫中林,李黎,鄭軍,呂敏華,汪天柱,汪天柱,徐惠君,周德水,王穩. 扶正祛邪法治療小兒病毒性肺炎的臨床與實驗研究[J]. 中醫雜誌,1991,10:41-43.[5]

[4]溫振英. 小兒腎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體會[J]. 實用兒科臨床雜誌,1986,02:46-47.[6]

[5]溫振英,呂敏華,曾昭田,李秋英,金敬善,李蔭芝. 健脾益氣法治療小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的研究[J]. 醫學研究通訊,1986,04:120-121.[7]

[6]溫振英. 小兒厭食症的中醫防治[J]. 實用兒科臨床雜誌,1987,04:231-233.[8]

[7]溫振英,金敬善. 培土生金法防治呼吸道病易感兒的臨床觀察[J]. 中醫雜誌,1987,01:34-35.[9]

[8]溫振英,呂敏華,曾昭田,李秋英,金敬善,李蔭芝. 健脾益氣法治療小兒營養缺鐵性貧血的臨床研究[J]. 中西醫結合雜誌,1987,08:469-471+453.[10]

[9]溫振英,苑晨,李黎. 小兒地圖舌的探討[J]. 中醫雜誌,1988,05:50-51.

[10]溫振英,黃玉琛,裴福平,蘇上元,劉桂珍,蔡紅芳,於詠梅,於京海,朱志武. 嬰兒營養性貧血的防治研究[J]. 上海中醫藥雜誌,1989,05:20-21.

[11]溫振英. 對胎教問題的商榷[J]. 實用兒科臨床雜誌,1989,04:250-251.[11]

[12]溫振英,肖淑琴,陳淑維,邵立思,黃愛蘭,李錦雲. 小兒腎炎的中醫辨證與西醫分型和免疫功能測定的關係[J]. 貴州醫藥,1981,04:19-21.[12]

[13]溫振英,高執蕙. 小兒虛、實證舌象與T細胞測定的關係(摘要)[J]. 北京醫學,1982,06:357.[13]

[14]溫振英,肖淑琴,陳淑維,周潤芝,薛秀萍. 2086例小兒舌象的觀察與分析[J]. 中醫雜誌,1982,01:34-36.[14]

[15]溫振英,呂敏華,李庫勤,肖淑琴. 健脾補氣法對小兒營養不良性貧血414例的治療分析(摘要)[J]. 北京醫學,1983,05:305.[15]

[16]溫振英,李庫勤,肖淑琴,呂敏華,王慕嫻,曾昭田,武守恭,尹學英,高執惠,周述超. 健脾益氣法治療幼兒營養不良性貧血128例觀察總結[J]. 北京中醫,1983,01:23-25.[16]

[17]溫振英,宋祚民,吳德梓,於載樂. 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急性白血病方案的探討(附30例臨床分析)[J]. 山東中醫雜誌,1983,01:19-21+45.[17]

[18]溫振英. 小兒虛、實證舌象的臨床實驗研究[J]. 中西醫結合雜誌,1984,12:738-739+708.[18]

[19]溫振英. 在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治療中如何發揮中醫藥優勢[J]. 中醫雜誌,2003,08:635-636.[19]

[20]北京中醫醫院 溫振英. 中醫兒科臨床和科研展望[N]. 上海中醫藥報,2001-02-0300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