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漆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漆俠
歷史學家
出生 1923年3月12日
山東省巨野
逝世 2001年
國籍 中國
別名 萬鈞(筆名)
職業 歷史學家
知名於 作品風格獨特
知名作品宋代經濟史
秦漢農民戰爭史
王安石變》。

漆俠(1923年3月12日-2001年11月2日),中國歷史學家。1923年生於山東省巨野,1944年考入國立西南聯大歷史系,1948 年自北京大學畢業後,入北大文科研究所史學部讀研究生。1951年3月至1953 年12月在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員。自1953年,任教於天津師範學院(後改稱天津師範大學、河北大學)。後任河北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宋史研究會會長、中國農民戰爭史學會顧問(原理事長)、河北省歷史學會會長、河北省社科聯副主席等職。2001年逝世於河北保定。

人物介紹

早年求學

1923年,漆俠生於山東省巨野,1937年抗日戰爭前,在家鄉讀小學。少年時代的漆俠喜歡讀歷史故事、名人傳記。上小學四年級時發生了"九·一八事變",全國掀起了一個愛國的高潮,少年時代的理想,最終促成漆俠走上了學習歷史的道路。抗戰爆發後,山東淪陷。

1941年,漆俠隨山東流亡學生來到四川綿陽國立第六中學讀高一,這年漆俠18歲。高中其間,漆俠讀完了《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還讀了江藩的《漢學師承記》、皮瑞錫《經學歷史》、趙翼的《廿二史札記》、梁啓超的《歷史研究法》等。1944年,漆俠高中畢業,經過艱苦努力,考入昆明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歷史系,從此開始踏上中國古代史研究的學術道路。從1944年考入西南聯大,到1946年秋後轉入北京大學歷史系學習,1948年漆俠畢業後旋考入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史學部攻讀研究生,師從鄧廣銘。

在西南聯大讀二年級時,漆俠打算學習斷代史,特別是唐宋史,通讀了《舊唐書》和《宋史》,引起鄧廣銘的注意,開始與鄧廣銘有了初步接觸。轉到北京大學讀三年級時選修了鄧廣銘開設的《宋史專題研究》課,1948年成為鄧廣銘的入室弟子。從1947-1948年,漆俠先後撰寫的論文《摧兼併(王荊公新法精神之一)》、《宋代對武人的防制》、《北宋元佑舊黨的貶逐》、《尹洙、王安石論"校事"》、《李覯與孟子》、《李覯不喜孟子》(上下),都是經過鄧廣銘審讀或親筆修改後發表在《經世日報·讀書周刊》、《申報·文史》上。

轉入河大

1951年漆俠畢業前夕,范文瀾主動邀請漆俠加盟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1953年,因為他人的住房問題打抱不平而被錯誤地打成反黨小集團成員,並因此受到調離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的處分,從此使他背上了"歷史問題"的沉重包袱。後調入天津師範學院(河北大學前身)。因感念河北大學在他遭遇危難之際"收留"了他,從此以後漆俠一直再沒有離開過河北大學。

1954年出版的《隋末農民起義》是漆俠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後寫的第一部歷史學著作,這一年,漆俠31歲。1955年以萬鈞的筆名出版《唐太宗》。1959年出版的《王安石變法》是漆俠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後對讀研究生時期所寫論文《王荊公新法研究》進行重大修訂後的著作,強調"力圖以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理論為指導,從具體事實材料中說明:王安石變法是宋代封建專制統治極端虛弱下的一個政治改良運動,它是地主階級的一個自救運動。"

1961年,漆俠38歲晉升副教授。進入六十年代後,漆俠曾醞釀更大的寫作計劃,在當時史學界熱烈研究農民戰爭史的流風影響、鼓舞下,"打算把中國農民戰爭史分卷寫出,第一卷包括秦漢部分,第二卷為魏晉隋唐部分,第三卷為宋元明清(鴉片戰爭前)部分。"1962年以漆俠主筆,與河北大學歷史系的幾位教師合作完成了《秦漢農民戰爭史》。

1966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漆俠就被《光明日報》《天津日報》點名批判,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關進"牛棚"勞動改造。從1966到1976年的十年間,漆俠沒有發表一篇論文。

學術盛期

1973年2月,漆俠從下放勞動返回河北大學,開始了重新收集資料的工作。漆俠說"我為自己規定了一個最起碼最基本的要求,不看完700種書,決不動手。經過七、八年的努力,我終於達到了這個要求,積累了140萬字的資料,開始了宋代經濟史的撰寫。又經過三年的努力,到1981年底完成了宋代經濟史的初稿。"

粉碎"四人幫",實行改革開放以後,漆俠雖然以較大熱情投入封建社會分期、農民戰爭性質、歷史發展動力等問題的討論。1978年發表《關於中國封建經濟制度發展階段問題》,提出了中國封建時代三個階段和兩個高峰的總的理論體系。在這個總的理論體系之下,展開對宋代經濟史系統而詳細的論述。

1979年漆俠晉升教授,1982年在河北大學創建宋史研究室,成為獨立研究機構。宋史研究室隸屬社會科學研究所,漆俠任所長。1984年,漆俠申報的中國古代史博士學位授權點得到批准,這是漆俠學術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同年,全國哲學社會科學"七五"規劃重點課題"中國古代經濟史斷代研究"立項,漆俠的《宋代經濟史》是該項目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獨立完成的作品。此後陸續出版《兩宋政治經濟問題》(與鄧廣銘合著)、《知困集》、《探知集》以及與喬幼梅合作出版《遼夏金經濟史》。1987年、198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漆俠嘔心瀝血之作《宋代經濟史》上下冊。

晚年貢獻

1990年,在河北大學宋史研究室的基礎上組建歷史研究所,仍然是獨立研究機構。漆俠任所長。組建歷史研究所是漆俠治史思想的一種實踐,他在《關於宋史研究》一文中說過,處理通史與斷代史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就必須是亦只能是:在專的基礎上通,在通的基礎上專。搞斷代史必須以通史為基礎,這是學習和研究包括宋史在內的所有斷代史的一個前提條件。所以他組建歷史研究所的最初設想是在以宋史研究為主的基礎上,設立"秦漢史研究室"、"魏晉隋唐史研究室"、"明清史研究室"。但是限於河北大學在保定的辦學條件,除了1990年從北京大學引進秦漢史專家王漢昌先生之外,一直未能引進到漆俠較為滿意的學者。2000年,為適應申報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要求,又將歷史研究所改為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2001年3月該中心被評為本學科唯一的教育部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因年齡關係,漆俠任中心名譽主任和學術委員會主任。

學術成就

宋史研究

20世紀二十年代以來,特別是八十年代以來,宋史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宋代典章制度、政治史、經濟史、軍事史、法制史、文化史、文獻整理等專門、專題、部門領域取得不俗成就的名家或佼佼者應當說不乏其人,但是若從研究水平之高、研究範圍之廣、研究內容之深的論著來衡量當屬漆俠獨步,迄今無人企及。

王安石變法是宋代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事,自南宋初年被宋高宗否定以後,直到晚清近八百年間很少有人認真進行研究。大多數研究王安石及其變法的學者不專治宋史,而大多數都是泛泛而談之作,有深度的文章並不多見。對於王安石變法進行科學、系統、全面的研究大致首推漆俠。《王安石變法》出版後引起海外關注,產生了較大影響。日本學者梅原郁寫過書評,前蘇聯學者也寫了書評。《王安石變法》出版以來已有五十餘年,雖然八十年代以來王安石變法研究有了很大進步,發表的論著大大超越20世紀前八十年的總和,但是《王安石變法》經受住時間的考驗,[1]

宋代經濟史》則可以說是漆俠的代表作。《宋代經濟史》近百萬言,是我國經濟史和宋史研究中的里程碑式著作,曾獲首屆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宋代經濟史》從人口、墾田、水利、經濟作物、經營方式、土地所有制形式、賦稅制度等方面,全面論述兩宋300年間社會經濟關係發展演變的全過程,重點研究了宋代農業生產、土地關係、手工業發展、國家專利制度、商業和城市經濟、對外貿易、貨幣及經濟思想等問題。《宋代經濟史》出版後,勿庸諱言,《宋代經濟史》一書的出版,學界有"青出於藍"之謂,漆俠自己也認為他的老師是20世紀宋代史學的第一人,"真正能盱衡天水一朝史事的,只有先生","宋遼夏金斷代史方面的通才,只有先生才稱得上,40多年以前,先生的老師陳寅恪先生,曾獎勉先生,'並世治宋史者,未能或之先也。'這個結論經歷了幾十年的檢驗,依然是極其正確的評論。"所以"青出於藍"之謂並不能否認鄧廣銘先生在20世紀宋代史學第一人的地位,而是說從宋史研究的某些方面超越了老師。從另一個層面講,這樣的評論有三層意義:其一,表明《宋代經濟史》的學術水平達到宋史研究的一個新高峰;其二,學生超過老師是學術發展之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必然結果;其三,鄧廣銘先生培養學生有方,名師出高徒,[2]

漆俠與喬幼梅合作出版的《遼夏金經濟史》是《宋代經濟史》的姊妹篇,此前對於遼朝、西夏、金朝經濟史研究,只有單行本著作問世,如陳述《契丹社會經濟史稿》、張博泉《金代經濟史》,西夏經濟史主要是吳天墀《西夏史稿》中有所論述,因而《遼夏金經濟史》是第一部系統、綜合論述10-13世紀中國北方少數民族經濟史的著作,這部著作不論是占有的資料還是內容的豐富都比此前研究有所補充、有所提高。也可以說這部著作既集過去研究之大成,又把遼夏金經濟史的研究提升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宋學的演變和發展》是漆俠晚年最後未竟的遺著。《宋學的演變和發展》有兩個貢獻:其一,是以宋學涵蓋宋代的學術,使此前被擯棄於宋代學術之外的如宋學形成階段的范仲淹、歐陽修等思想家的思想,王安石及其代表的荊公新學,蜀學等都得到了充分的論述。由此摒棄了此前以理學為主體的舊的學術框架,形成了一個更富有內容,更切合宋代學術實際的新框架。在此新框架中,漆俠極其重視從整體上把握宋學形成、發展、演變的歷史過程。特別是書對北宋初年以來學風、文鳳、政風巨大變化的論述和指明以王安石為代表的荊公學派在宋學發展階段居於主導地位,是不同於以往宋代思想史論著的主要亮點。其二,是第一部由宋史研究者從歷史學所包含的政治、經濟、文化更廣闊的視角撰著的宋代學術思想論著,其編寫體例、宗旨和風格與此前的同類著作頗多不同,這對從多角度觀察宋代學術思想無疑是極具學術價值的。漆俠先生的著作由弟子匯聚為十二卷本的《漆俠全集》,2008年由河北大學出版社出版。

農民戰爭史

作為20世紀後半葉中國的歷史學家,漆俠並不能超脫他的時代。但他卻以自己的努力和獨立思考,走在了時代的前列,並做出了創造性的成就。也可以說他是五十年代以來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的主要開創者和推動者之一。漆俠的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有鮮明的特色。

漆俠把自己的研究始終作為一項崇高的學術事業來對待。為了深入考察農民戰爭史,20世紀70年代以後,漆俠轉向了中國古代經濟史的研究,漆俠學術思想上的這種轉向,也不是偶然發生的,這與他以政治、經濟為觀察、認識、論述農民戰爭史問題的核心和基礎有着密切關係。漆俠研究中國農民戰爭史的發展系統而全面,對秦末、漢代、魏晉、隋末、唐末、宋代、元末、明末等都有專題性討論,且始終把握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的發展方向和脈絡,這在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學者群體中是極為突出的。漆俠對於全國性的農民戰爭史的深入研究,屬於填補空白、貫通農民戰爭史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在國際上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對重大理論問題的探索,是他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史學實踐的成果。二者有機結合,自成一家,成就卓著,[3]

漆俠在促進學術發展、推動農民戰爭史學研究發展過程中也做出了突出貢獻。自20世紀50年代起,漆俠在河北大學歷史系從事中國古代史教學工作的同時,便與歷史系同仁合作展開古史分期、農民戰爭史等問題的研究。其中《方臘的起義》是與錢君曄先生合作完成,《秦末農民戰爭》是與寶志強、段景軒先生共同完成;《隋末農民起義》是與寶志強、段景軒、李鼎芳先生合作完成,漆俠承擔大部分章節的寫作和全稿的校閱工作,是組織者和主持人。自1978年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會在上海成立之後,1981年到1983年,漆俠連續參加了此後的三屆年會。因在農民戰爭史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和領軍人物的學術地位,於1981年當選為中國農民戰爭史學會第二屆理事長。這一時期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會的成立與《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集刊》的編輯出版,極大地推動了中國農民戰爭史的研究。漆俠能夠當選理事長,負責農民戰爭史研究會的組織、協調工作,說明了他在農民戰爭史研究領域的成果和貢獻,得到了學界同行們的高度認可和尊重。

人物評價

宋史專家王曾瑜認為,漆俠"學識淵博,是同時代學者中的佼佼者",是我國20世紀遼宋夏金史研究領域中,繼鄧廣銘之後的又一卓有成就的史學名家,是"宋史學界的又一位泰斗。"王曾瑜評價漆俠的《宋代經濟史》:"人們喜歡用集大成一詞形容某人的學術成就。我想,用此詞形容《宋代經濟史》一書,是當之無愧的。因為自近代開展宋代經濟史研究以來,國內外尚無一部巨著,對宋代經濟史作了如此系統而深入的論述。此書總結了過去,也開拓了未來,確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不論從中國經濟史研究的角度看,還是從宋史研究的角度看,都是如此。" 鄧廣銘在總結自南宋至20世紀的王安石變法的評議、研究時認為,八九百年來,大多數論著不是因為材料欠缺,就是因見識不高而未能真正客觀地評價王安石變法,只有"在50年代後期,上海人民出版社印行了漆浹教授的《王安石變法》一書,對於熙寧新法進行了認真的探索,超越了前此所有的同類著作。" 景戎華在《讀書》上發表文章,稱"漆俠先生的宋代經濟史研究,近年來創穫甚豐,特別是已經震動了素以治宋代經濟史著稱的日本史壇。漆氏乃鄧氏之高足,可謂'青出於藍'。"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張守常說漆俠"他是我同班同學中做學問的成績最好的一個。他先就農民戰爭寫了不少文章,後來主要是研究宋史,特別是宋代經濟史,其成就是超過了鄧廣銘先生的。"[4]

文獻參考

  1. 迄今並沒有出現足以超越的同類作品。
  2. 是對宋代史學的又一大貢獻。
  3. 成為當時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中的領軍人物之一。
  4. 漆俠. 360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