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漆姑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漆姑草

中文名稱:漆姑草

二名法:Sagina japonica

別名:牛毛粘、瓜槌草、蛇牙草

科:石竹科

屬:漆姑草屬

種:漆姑草

漆姑草,別名:瓜槌草珍珠草星宿草日本漆姑草腺漆姑草,拉丁文名:Sagina japonica (Sw.) Ohwi. 石竹科、漆姑草屬一年生小草本,高5-20厘米,上部被稀疏腺柔毛。莖叢生,稍鋪散。葉片線形,頂端急尖,無毛。花小形,單生枝端;花梗細,蒴果卵圓形,微長於宿存萼,5瓣裂;種子細,圓腎形,微扁,褐色,表面具尖瘤狀凸起。花期3-5月,果期5-6月。

信息

拉丁學名:Herba Saginae Japonicae Sagina japonica (Sw.) Ohwi

別稱:瓜槌草(植物名實圖考) 珍珠草(滇南本草)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石竹亞綱

目:石竹目

亞科:繁縷亞科

族:繁縷族、沙生亞族

性味歸經:味苦、辛,性涼。歸肝、胃經

毒性:無毒(《四川中藥志》)

分布區域:俄羅斯、印度、尼泊爾、日本、朝鮮以及中國大陸的西

藥材性狀

全草長10-15cm。莖基部分枝,上部疏生短細毛。葉對生,完整葉片圓柱狀線形,長5-20mm,寬約1mm,先端尖,基部為薄膜連成的短鞘。花小,白色,生於葉腋或莖頂。蒴果卵形,5瓣裂,比萼片約長1/3。種子多數,細小,褐色,圓腎形,密生瘤狀突起。氣微,味淡。[1]

化學成分

漆姑草全草含揮髮油、皂甙和黃酮等成分。已分離得到的主要黃酮衍生物有:6,8-二-C-葡萄糖基芹菜素(6,8-di-C-glucosylapigenin),6-C-阿拉伯糖基-8-C-葡萄糖基芹菜素(6-C-arablnosyl-8-C-glucosylapigenin),8-C-葡萄糖基芹菜菜C-glucosylapigenin),x″-O-鼠李糖基-6-C-葡萄糖基芹菜素(X-O-rhamnosyl-6-C-glucosylapigenin)。

形態特徵

一年生小草本,高10-15cm。莖纖細,由基部分枝,叢生,下部平臥,上部直立,無毛或上部稍被腺毛

單葉對生葉片線形,長5-20mm,寬約1mm,具1條脈,基部抱莖,合生成膜質的短鞘狀,先端漸尖,無毛。

花小形通常單一,腋生於莖頂;花梗細小,直立,長約1-2.5cm,疏生腺毛;萼片5,長圓形乃至橢圓形,長1.5-2mm,先端鈍圓,稍微呈兜狀依附於成熟的蒴果,背面疏生腺毛乃至無毛,具3條脈,邊緣及先端為白膜質;花瓣5,白色卵形,先端圓,長約為萼片的2/3左右;雄蕊5;子房卵圓形,花柱5。蒴果廣橢圓狀卵球形,比宿存萼片稍長或長出1/3左右;通常5瓣裂,裂瓣橢圓狀卵形,先端鈍。

種子微小,褐色,圓腎形,長0.4-0.5mm,兩側稍扁,背部圓,密生瘤狀突起。花期5-6月,果期6-8月。[2]

植物種屬

石竹科植物漆姑草。

分布區域

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陝西、廣西等地。

生長環境

生于山地或田間路旁陰濕草地。

藥用價值

一、

漆姑草,中藥名。為石竹科植物漆姑草Saginajaponica(Sw.)Ohwi[SpergulajaponicaSw.]的全草。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陝西、廣西等地。具有涼血解毒,殺蟲止癢之功效。常用於漆瘡,禿瘡,濕疹,丹毒,瘰癧,無名腫毒,毒蛇咬傷,鼻淵,齲齒痛,跌打內傷。

功能:涼血解毒,殺蟲止癢。

主治:用於漆瘡,禿瘡,濕疹,丹毒,瘰癧,無名腫毒,毒蛇咬傷,鼻淵,齲齒痛,跌打內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研末或絞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絞汁塗。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

藥理作用

1、抗腫瘤作用;

2、鎮咳、祛痰作用;

3、鎮痛作用;

4、興奮腸平滑肌作用;

5、對血壓及呼吸的影響:能使呼吸短時興奮,血壓先升後降。

相關論述

1、《本草拾遺》:「主漆瘡,亦主溪毒瘡。」

2、《本草經疏》:「主大人小兒丹毒。治一切血熱為病之要藥也。」

3、《本草匯言》:「治熱血疥癬風毒瘡疹之藥也。前人治一切熱毒惡瘡,禿瘡,蟲疹及大人小兒丹毒,齲齒並諸蟲,毒水成瘡。搗汁和酒服即見效也。」

相關配伍

1、治漆瘡:取漆姑草搗汁二分,和芒硝一分。塗之。(《外台》引《必效方》)

2、治毒蛇咬傷:漆姑草、雄黃搗爛敷。(《湖南藥物志》)

3、治瘰癧潰爛:羊兒草配五倍子樹根(去皮)、野黃花根共搗絨敷。

4、治丸子爛癢:羊兒草配九子連環草、昆布、海藻、金針花頭共搗絨敷。(3-4方出自《四川中藥志》1960年)

5、治牙痛:漆姑草葉搗爛,塞入牙縫。(《湖南藥物志》)

6、治目有星翳:漆姑草加韭菜根搗爛,用紗布包裏塞鼻。(《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7、治慢性鼻炎,鼻竇炎:鮮漆姑草全草搗爛塞鼻孔,每日1次,連用1星期。(《浙南本草新編》)

8、治嘔血,咯血:漆姑草0.9g,秋石9g。共研細末,濃茶送服。(《安徽中草藥》)

附註

珍珠草Saginajaponica(Sweet)Ohwivar.parviflora(Burtt-Davy)C.Y.Wu其形態特徵與前種極相近似,主要區別在於本種的花較前種更小。分布於雲南省。其全草亦可作漆姑草入藥。

採收加工:4-5月間採集,洗淨,鮮用或曬乾。

炮製方法:原生藥,揀去雜質,洗淨泥沙,切碎,曬乾。[3]

二、

拼音Qī Gū Cǎo

別名羊兒草、地松、星秀草、珍珠草

來源石竹科漆姑草屬植物漆姑草Sagina japonica (Sweet)Ohwi,以全草入藥。夏秋採集,曬乾。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散結消腫,解毒止癢。用於白血病,漆瘡,癰腫,淋巴結結核,齲齒痛。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或取汁搽患處。

備註(1)珍珠草Sagina japonica (Sweet)Ohwi var. parviflora (Burtt-Davy)C. Y. Wu形態相似。全草亦可作漆姑草入藥。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4]

參考資料

  1. 漆姑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漆姑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3. 漆姑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4. 漆姑草,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