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漚汪文衡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漚汪文衡殿
圖片來自twtainan

漚汪文衡殿,位於臺灣臺南市將軍區的寺廟,主祀關聖帝君,尊稱老三關聖帝君,為漚汪地區聚落、經濟、信仰中心。

沿革介紹

明鄭永曆十五年(1661年),信眾李成自中國福建泉州南安縣深潭裡十八都恭請關聖帝君渡海來臺。起初供奉於今將軍區[1] 北甲(今嘉昌里北嘉)李宅。

因神威顯赫,附近居民倡議闢建公廟,以供各地信眾參拜,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奉神示擇定今現址風水寶地「獅弄球」,興建廟宇。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信徒林嚴等人發起重建(瓦屋),增祀關平太子、周倉將軍、馬使爺及虎爺等神尊。

光緒十五年(1889年),秀才林崑岡主持文衡殿廟事,增建文昌祠。

日治昭和十一年(1936年),文衡殿董事高清分(時任將軍庄長)與高文瑞(時任佳里街長)、高文旦等人「呈奉上峰許可」(日本政府同意),取得漚汪文衡殿募款許可證明,總計「募金1萬2000圓」,然後合「廟產3000圓」,於翌年(1937年)梅月(農曆四月)動工,至昭和十三年(1938年)花月(農曆二月)峻工落成。高清分等人並於廟內獻匾「宗尼山」,取「宗法孔夫子」之意。也是少見的三字匾。

民國五十六年(1967年),由於廟庭建築歷經風雨自然剝蝕。時任主任委員戴再生(曾任臺南縣議會副議長)發起募款重建,並增建鼓樓及改建東西廂廟堂。

民國七十年代,戴再生鑒於關聖帝君香火鼎盛,然而廟庭狹隘,經管理委員會決議,耗資新臺幣三百萬餘元,贖回廟庭周邊土地。並成立文衡殿重建委員會籌建文衡大樓,由戴榮吉出任主任委員。將廟基升高四尺三吋六分,前殿廟階增為九級,東西兩廂房及鐘鼓樓亦相對升高。於民國七十八年(1989年)孟夏四月四日卯時動工,耗資新臺幣五百萬元,民國七十九年孟冬陽月卅日舉行安座大典。

主祀神祇

  • 正殿
    • 主祀
      • 關聖帝君
    • 同祀:
      • 關平太子、周倉將軍
  • 後殿
    • 主祀
      • 觀音佛祖
    • 同祀:
      • 韋馱護法
    • 配祀:
      • 福德正神、註生娘娘、十八羅漢
  • 文昌祠
    • 主祀
      • 文昌帝君

參考文獻

  1. 將軍區,jiang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