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瀲江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瀲江鎮,隸屬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地處興國縣中部偏西南,轄區面積50.3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11.47萬人(2018年),轄11個社區、14個行政村(2019年),是開國上將陳奇涵蕭華的故鄉瀲江鎮位於興國縣城中心城區,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319國道、興贛公路、京九鐵路穿境而過,98%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2018年,瀲江鎮工業企業323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7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5家。[1]

中文名: 瀲江鎮

外文名: Lianjiang Town

行政區劃代碼: 360732100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

地理位置: 興國縣中部偏西南

面 積: 50.35 km²(2018年)

下轄地區: 11個社區、14個行政村(2019年)

政府駐地: 瀲江大道

電話區號: 0797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1.47 萬(2018年戶籍人口)

著名景點: 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舊址

火車站:興國站

車牌代碼: 贛B

歷史沿革

北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立縣於此,直至建國前夕均稱瀲江鎮。因處瀲水之畔,故名。

1949年8月解放後,屬第一區(城關區),分為6個臨時支前委員會。同年10月改為解放(西街)、民主(東街)、勝利(背街)街政府。

1951年,合併為東、西街街政府。

1953年,改為城關鎮人民政府,下設13個選區,仍屬第一區。

1958年,改稱紅旗人民公社,次年更名城關人民公社。

1961年,撤銷城關人民公社,成立城關鎮。

1983年,復稱瀲江鎮。

2000年4月,撤五里亭鄉,併入瀲江鎮。

行政區劃

2019年,瀲江鎮轄11個社區、14個行政村:背街社區、南門社區、東街社區、西街社區、將軍園社區、國興社區、平川社區、東河社區、長征社區、文明社區、濱江社區、筲箕村、五里亭村、鳳凰村、澄塘村、楊澄村、睦敬村、下渡村、聯群村、和睦村、南外村、壩南村、羅廖村、洪門村、貓嶺村。鎮政府駐瀲江大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瀲江鎮,地處興國縣中部偏西南,東倚江背鎮,南、西鄰埠頭鄉、北毗高興鎮、長岡鄉。全鎮土地面積50.35平方千米。

氣候

瀲江鎮地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帶。雨量充沛,陽光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8.9℃,無霜期284天,初霜12月上旬,終霜2月下旬。年平均降水量1493.9毫米。

自然資源

瀲江鎮耕地面積11326畝,山地6000餘畝。

人口

2018年,瀲江鎮戶籍總人口114619人。

著名人物

綜述

據縣誌記載,唐到清代人物共收錄瀲江鎮籍文武職七品以上官員、進士、社會名流96人;中華民國時期共收錄瀲江鎮籍1949年以前黨政軍各界縣團以上官員和文化知名人士63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共收錄瀲江鎮籍縣團級以上幹部44人;新中國成立後收錄瀲江鎮籍省軍級以上人物13人,地師級人物23人。

陳奇涵

陳奇涵(1897—1981),江西省興國縣五里亭鄉壩南區竹壩村(今屬瀲江鎮)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江西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法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是第一至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九至十一屆中央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蕭華

蕭華(1916—1985),江西省興國縣瀲江鎮肖屋村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蕭華歷任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委員、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總幹部部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總政治部主任、中央軍委常務委員。參與領導制定《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連隊管理教育工作條例》等。1975年後任軍事科學院第二政治委員、蘭州軍區政治委員、中共甘肅省委書記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蕭華將軍還著有《長征組歌》《鐵流之歌》等傳世名篇。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經濟

瀲江鎮農業以果業、灰鵝、煙葉、花卉、蔬菜為主導產業。工業以農副產品加工、建材、食品加工、針織、服裝、玩具、電子為支柱。2018年,瀲江鎮工業企業個數共323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個數77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5家。 工業小區:瀲江工業小區

交通運輸

瀲江鎮交通便利,319國道、興贛公路和京九鐵路貫穿全鎮,興國火車站坐落該鎮。興國縣部分城區道路:文明大道、模範大道、瀲江大道、平川大道、長岡大道、興國大道、蘇區大道、紅門大道、濱江東路、濱江西路、將星路、新安路、安和路、客家路、和睦路、平陽路、站前路、迎賓大道、振興路、興業路、東河路 、交通大道、國興大道、濱江大道、鳳凰大道、將軍大道。

歷史文化

興國山歌

興國山歌源自秦末興國上洛山木客勞動時所唱之歌,唐宋時期隨着中原客家先民南遷,與帶來的中原文化相互滲透,演化成流傳至今的興國山歌。興國山歌生活氣息濃郁,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由獨唱、對唱、輪唱、「三打鐵」等各種形式,基本格式為七言四句,每首歌開頭一句「哎呀嘞」,結尾一句「同志哥」(或心肝妹)相呼應為其最大特徵。蘇區時期,興國山歌成為蘇區軍民戰鬥的號角,為革命戰爭發揮了重要的宣傳鼓動作用,興國子弟在山歌聲中組建了紅軍「興國模範師」、「少共國際師」、「中央警衛師」,留下了「一首山歌三個師」的歷史佳話。2006年,興國山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蘇區舊址

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及十大元帥中的八位元帥都曾在瀲江工作、戰鬥和生活過。蘇區革命時期,瀲江鎮人民踴躍參軍參戰,在血與火的考驗中,孕育了肖華、陳奇涵、劉涌、陳遠波、黃玉昆等五位開國將軍和胡燦、黃家煌、肖芳全、肖以佐等眾多著名革命將士。現烈士陵園在冊瀲江籍革命烈士共有1188名,為中國革命和新中國的誕生付出了諸多犧牲和貢獻。瀲江鎮境內有位於壩南村的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與總前委舊址,位於洪門村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部舊址,位於紅軍大道的中共江西省委舊址,位於鳳凰村的江西省蘇維埃政府舊址、江西省郵政局舊址、江西省蘇維埃政府工農銀行舊址,位於筲箕村的江西軍區舊址、紅軍檢閱台舊址,還有毛澤東、朱德舊居等一批革命舊址。此外,境內毛澤東舊居瀲江書院、革命烈士陵園、將軍園等革命紀念地已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視頻

興國縣瀲江鎮的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