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潘銘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潘銘鍾
潘銘鍾
原文名 Paun Chia Chew
出生 (1963-04-27) 1963年4月27日(61歲)
  中國廣東南海
逝世 2018年11月3日(2018-11-03)(55歲)
國籍 中國

潘銘鍾,(1862~1878),英文姓名:Paun Chia Chew ,廣東南海人,1873年我國第一批留美幼童之一。後於1876年,15歲時考入瑞薩萊爾理工學院,並於1878年病逝。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潘銘鍾 出生地 廣東南海
外文名稱 Paun Chia Chew 畢業院校 瑞薩萊爾理工學院
國籍 中國 示例 示例

人物生平

潘銘鍾,廣東南海人,1873年我國第一批留美幼童之一,曾與詹天佑同學。1877年考入瑞薩萊爾理工學院,1878年因病去世。

個人經歷

潘銘鍾是第一批出洋幼童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個子也最小,受到大家的關愛總是要多一些,在所有幼童中,詹天佑與潘銘鐘的關係最好,感情最深,不僅因為他們是南海同鄉,更由於他們平時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和認識相近,而且愛沉思,言談謹慎。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詹天佑對這個南海小老鄉總是充滿了深情,在西海汶海濱男生學校共讀三年,他們二人雖不住同一個美國家庭,但詹天佑和歐陽賡常把潘銘鍾帶到校長諾索布家玩,諾索布一家也對潘銘鐘錶現了極大的熱情和關愛。

進入山房高級中學後,詹天佑與歐陽賡繼續同學,潘銘鍾則與羅國瑞考入另一所中學,不在西海汶,在哈德福市郊區。因而,詹天佑只有與潘銘鍾在回肄業局學習漢文時才能見面,每一次到肄業局,潘銘鍾總是與詹天佑形影不離。他們一起探討各種問題,包括學習上的、生活中的,甚至對家鄉的思念。所以,在費城參觀博覽會時,詹天佑之所以會問潘銘鐘關於當時電燈炮的知識,因為他知道潘銘鍾對化學知識有濃厚的興趣。

潘銘鐘的刻苦用功是出了名的,他基本上不怎麼參加課外活動.象詹天佑他們參加的棒球或歐陽賡他們參加的游泳訓練,對潘銘鍾來說,沒有多大吸引力,課本與知識的吸引對他而言是最有誘惑力的,特別是對數理化方面的知識,他如饑似渴地學習着,對他來講,生活似乎非常單純,除了讀書學習,並沒有更多的內容,當他的同伴們正被美國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所影響時,他則完全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

每一次回肄業局學習漢文時,潘銘鍾大多數時間與詹天佑住一個房間,有一次,詹天佑半夜醒來,看到潘銘鍾還在那兒點着油燈夜讀,他也坐起身,走過去看看他在讀什麼書,是一本英文書,詹天佑站在他身後好久,他都沒有發現,要打磕睡了,潘銘鍾揉了揉眼睛,用手向後想伸個懶腰,碰到了詹天佑的胳膊,這才發現身後站了個人。潘銘鍾尷尬地笑了笑,詹天佑則很欣賞地看着他說:"銘鍾,好樣的。"

1877年的春天,第一批赴美幼童中年齡最小的潘銘鍾由於學習成績突出,在他所在中學老師和他的美國家長羅斯先生的鼓勵下,報考了紐約州首府奧巴尼附近翠爾城(Troy)的瑞薩萊爾理工學院(RensselarerPolytechnicInstitute),以優異成績被該學校錄取。這是中國官派留學生進入的第一所美國大學.

潘銘鐘被瑞薩萊爾學院錄取的消息傳到哈德福的大清駐洋肄業局,從監督到各位幼童,無不為之感奮.駐洋肄業局為了激勵全體幼童,特地把全體幼童召集到肄業局舉行慶祝會,祝賀潘銘鍾第一個考取美國大學。容閎特地為大家準備了紅酒,包括當時的監督區諤良等在內的肄業局官員、教習和全體幼童都向潘銘鍾舉杯祝賀。從1872年抵美,至此時剛好五年時間,潘銘鐘不僅克服了語言關,英語的聽、讀、說、寫能力甚至比當地同齡人還要好,他不僅完成了美國小學的全部課程,而且出色地完成了高中階段的全部課程,所有課程考試都是非常優秀的,所以他的高中老師和美國家庭的家長羅斯先生才鼓勵他提前報考瑞薩萊爾理工學院。潘銘鍾一下子成了全體幼童們心中的榜樣,尤其是他的年齡在首期赴美幼童中最小,個子也是最小的一個,但這一年他剛好十五歲,稚嫩的臉上,多少有了一些英俊之氣。肄業局根據有關考核章程,特地獎勵了潘銘鍾一筆銀子。

潘銘鍾15歲就進入大學,被稱為" 天才少年",卻因過度刻苦,在入校一年後(即1878年)病逝。年僅1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