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潭下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潭下鎮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靈川縣下轄鎮,位於靈川縣西北部,鎮區距縣城7千米,距桂林市區18千米,東與靈川鎮三街鎮相鄰,南臨定江鎮,西接公平鄉,北近九屋鎮,總面積143.72平方千米。明朝時期,全縣劃分為4鄉,轄區屬安仁鄉。1984年10月,潭下區改稱潭下鎮。截至2019年末,潭下鎮總人口3.86萬人,其中集鎮人口近7000人,有壯族、瑤族、苗族等6個少數民族;下轄1個社區和14個行政村,[2]鎮政府駐勝利街39號。

2017年,潭下鎮固定資產投資5.8億元,財政收入2489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39萬元。[1]

[[原圖鏈接 圖片來源於桂丹日報網 ]]

建置沿革

明朝時期,全縣劃分為4鄉,轄區屬安仁鄉。

清朝年間,廢鄉設都,全縣劃分為7個都,轄區屬一都;清宣統二年(1910年),廢都設區,全縣劃分為7個區,轄區屬二區,治所潭下圩。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全縣調整為東北區、西北區、南區3個行政區,轄區屬西北區,區治所始設棗木圩,後移至潭下圩;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撤區設鄉,全縣劃分為25個鄉,轄區設3鄉1鎮:義事鄉,治所棗木圩;山麓鄉,治所大泉村;麒瑋鄉,治所大鐵村;儀舞鎮,治所潭下圩;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7月,靈川縣縮編機構,25鄉縮編為14鄉,轄區3鄉1鎮合併為2鄉:義事鄉與儀舞鎮合併,稱群益鄉,治所潭下圩;File:潭下鎮2.jpg|thumb|right|潭下鎮2 麓鄉和麒踐鄉合併,稱麒麓鄉,治所大廟圩。

1949年11月22日靈川縣解放;同年12月,靈川縣廢鄉設區,全縣設8個區,轄區屬潭下區,區機關駐潭下街。

1951後8月,更名為第三區。

1954年6月,靈川縣撤銷,其行政區域併入臨桂縣,轄區稱臨桂縣潭下區,排列第13區。

1957年12月,撤區設鄉,轄區設:潭下鄉,機關駐潭下圩;大廟鄉,機關駐大廟圩。

1958年9月,撤鄉,成立人民公社,潭下鄉和大廟鄉合併,成立潭下人民公社,機關駐潭下圩。

1962年3月27日,國務院批覆並公布重新恢復靈川縣建制,轄區屬靈川縣。分設潭下人民公社和大廟人民公社,機關分別駐潭下圩和大廟圩。是年8月撤公社建區,大廟人民公社撤銷,併入潭下區,機關駐潭下圩。

1966年5月,恢復人民公社體制,轄區稱潭下人民公社,機關駐潭下圩。

1984年4月,撤銷潭下人民公社成立潭下區,同年10月,潭下區改稱潭下鎮,鎮人民政府駐潭下圩,距縣城7.5千米。[2]

地理環境=

潭下鎮地處北緯25°21'47」—25°30'41」、東經110°09』38"—110°19'34」之間,位於靈川縣西北部,鎮區距縣城7千米,距桂林市區18千米,東與靈川鎮、三街鎮相鄰,南臨定江鎮,西接公平鄉,北近九屋鎮,總面積143.72平方千米。

人口

截至2019年末,潭下鎮總人口3.86萬人,其中集鎮人口近7000人,[1]有壯族、瑤族、苗族等6個少數民族。

經濟

綜述

2017年,潭下鎮固定資產投資5.8億元,財政收入2489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39萬元。

農業

2017年,潭下鎮柑橘種植面積達到3.87萬畝,產量達到7.6萬噸,水稻種植面積3887.98公頃,總產量22325噸;養殖豬4.83萬頭、牛1830頭、家禽252.44萬羽、家兔1.07萬隻。

工業

2017年,潭下鎮完成工業總產值10.12億元,全鎮規模以上企業5家,實現工業產值8.8億元。

2019年,潭下鎮擁有工業企業38家,企業產品涉及化工、冶煉、橡膠、鑄造等10多個行業。

交通運輸

潭下鎮有靈青(縣城至青獅潭)二級公路橫穿鎮境,有柏油(水泥)公路直達三街鎮、定江鎮、九屋鎮、公平鄉和臨桂縣五通鎮,14個行政村均有混凝土公路相通。

教育事業

截至2005年末,潭下鎮有初中1所,教職工92人,在校生1211人;中心校1所,小學12所,小學教學點4處,教職工163人,在校生1143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2017年,潭下鎮完成潭下鎮幼兒園項目主體工程建設和裝修以及潭下鎮大廟幼兒園基礎建設,對棗木小學校園基礎設施進行了提升改造。

文化事業

截至2005年末,潭下鎮有鎮文化廣播電視站1個,村級圖書室25個,藏書20多萬冊;村級業餘文藝演出隊4支,人員100多人。

2017年10月,潭下鎮舉辦了潭下第六屆民間文化藝術節暨歡度重陽節文藝晚會;全年舉辦了文藝晚會40場,電影下鄉168場;投入17萬元完成72個自然村高音廣播的安裝。

體育事業

截至2005年末,潭下鎮有籃球場15個。

2017年,潭下鎮投入25萬元,完成了碼頭村委碼頭村等5個籃球場建設。

醫療衛生

截至2005年末,潭下鎮有鎮中心衛生院1所,醫護人員55人,開放病床50張;村級衛生室37個,農村醫療點49個。

社會保障

2017年,潭下鎮完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協議簽訂人數12697人,簽約率達90.58%,完成代扣代繳12393人,繳費率88.41%;完成醫療保險協議簽約31254人,簽約率74.95%;已成功發城鄉居民社會保障卡10702餘張,激活率達88.13%。對457個領取企業保險人員進行人臉識別資格認證和對人臉建模並認證工作;對全鎮6181個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人員進行手機APP人臉識別認證工作,至12月底,完成認證92.3%。2017年,新增低保戶13戶42人,取消29戶89人。截至年底,發放五保戶大米2.4萬千克,五保金56.2萬元,發放救災資金6.52萬元。

精準扶貧

2017年年底,潭下鎮貧困戶216戶貧困人口713人,貧困村2個,為大廟村和合堡村,已分別於2016年脫貧和2017年年底脫貧。實現32戶137人脫貧摘帽,幫扶貧困戶發展種植優質柑橘450多畝,幫助5戶貧困戶落實了雨露計劃。合堡村委通過自治區脫貧核驗,實現脫貧摘帽。全年貧困人口動態調整工作新增貧困戶38戶143人,返貧4戶17人,剔除錯評戶1戶2人。

風景名勝

潭下鎮內主要景點有山口四方靈泉、東嶺萬壽將軍牌坊、長蛇嶺盤古廟遺址和潭下古鎮桂水古名居建築群。

相關視頻

五華縣潭下鎮2018鄉村旅遊桃花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