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潼關吏(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潼關吏》

作品名稱:《潼關吏》

創作年代:盛唐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杜甫

《潼關吏》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古,為「三吏三別」之一。此詩借潼關吏之口描述潼關天險,表達了詩人對當初桃林一戰潰敗的遺憾,希望守關將士們一定要以史為鑑,好好利用潼關天險保衛長安的安全。以緩急有致、神情畢現、形象鮮明的對話描寫表現人物的心理和神態,是此詩主要特色。

原文

譯文

士卒勞役是多麼勞苦艱辛,在潼關要道築城。

大城比鐵還要堅固,小城依山而築,高達萬丈。

請問潼關吏:你們重新修築潼關是為了防禦叛軍嗎?

潼關吏邀請我下馬步行,為我指着山隅為我介紹情況:

「那些防禦工事高聳入雲端,即使飛鳥也不能越逾。

胡賊來犯只要據守即可,又何必擔心西都長安呢。

您看這個要害的地方,狹窄到只能一輛車子通過。

在戰事緊急時揮動兵器拒守,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呀。」

「令人哀痛的是桃林塞那一敗仗,唐軍死傷極多,慘死黃河。

請囑咐守關諸將領,千萬別蹈哥舒翰倉促應戰的覆轍。」 [2]

賞析

此詩開頭四句可以說是對築城的士兵和潼關關防的總寫。漫漫潼關道上,無數的士卒在辛勤地修築工事。「草草」,勞苦的樣子。前面加一「何」字,更流露出詩人無限讚嘆的心情。放眼四望,沿着起伏的山勢而築的大小城牆,既高峻又牢固,顯示出一種威武的雄姿。這裡大城小城應作互文來理解。一開篇杜甫就用簡括的詩筆寫出唐軍加緊修築潼關所給予他的總印象。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這兩句引出了「潼關吏」。胡,即指安史叛軍。「修關」何為,其實杜甫是不須問而自明的。這裡故意發問。而且又有一個「還」字,暗暗帶出了三年前潼關曾經失守一事,從而引起人們對這次潼關防衛效能的關心與懸念。這對於開拓下文,是帶關鍵性的一筆。

接下來,應該是潼關吏的回答了。可是他似乎並不急於作答,卻「要(邀)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從結構上看,這是在兩段對話中插入一段敘述,筆姿無呆滯之感。然而,更主要的是這兩句暗承了「修關還備胡」。杜甫憂心忡忡,而那位潼關吏看來對所築工事充滿了信心。他可能以為這個問題不必靠解釋,口說不足為信,還是請下馬來細細看一下吧。下面八句,都是潼關吏的話,他首先指看高聳的山巒說:「瞧,那層層戰柵,高接雲天,連鳥也難以飛越。敵兵來了,只要堅決自守,何須再擔心長安的安危呢!」語調輕鬆而自豪,可以想象,關吏說話時因富有信心而表現出的神采。他又興致勃勃地邀請杜甫察看最險要處:老丈,您看那山口要衝,狹窄得只能容單車通過。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八句,「神情聲口俱活」(浦起龍《讀杜心解》),不只是關吏簡單的介紹,更主要的是表現了一種「胡來但自守」的決心和「艱難奮長戟」的氣概。而這雖然是通過官吏之口講出來的,卻反映了守關將士昂揚的鬥志。

緊接關吏的話頭,詩人卻沒有贊語,而是一番深深的感慨。因為詩人並沒有忘記「前車之覆」。三年前,占據了洛陽的安祿山派兵攻打潼關,當時守將哥舒翰本擬堅守,但為楊國忠所疑忌。在楊國忠的慫恿下,唐玄宗派宦官至潼關督戰。哥舒翰不得已領兵出戰,結果全軍覆沒,許多將士被淹死在黃河裡。睹今思昔,杜甫余哀未盡,深深覺得要特別注意吸取上次失敗的教訓,避免重蹈覆轍。「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慎」字意味深長,它並非簡單地指責哥舒翰的無能或失策,而是深刻地觸及了多方面的歷史教訓,表現了詩人久久難以消磨的沉痛悲憤之感。

與「三別」通篇作人物獨白不同,「三吏」是夾帶問答的。而此篇的對話又具有自己的特點。首先是在對話的安排上,緩急有致,表現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神態。「修關還備胡」,是詩人的問話,然而關吏卻不急答,這一「緩」,使人可以感覺到關吏胸有成竹。關吏的話一結束,詩人馬上表示了心中的憂慮,這一「急」,更顯示出對歷史教訓的痛心。其次,對話中神情畢現,形象鮮明。關吏的答話並無刻意造奇之感,而守關的唐軍卻給讀者留下一種堅韌不拔、英勇沉着的印象。其中「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兩句又格外精警突出,塑造出猶如戰神式的英雄形象,具有精神鼓舞的力量。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人稱「詩聖」,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集》傳世。因在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從八品小官)。入蜀後曾在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大曆五年(770) 公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夏四月,避臧亂入衡州。欲入郴州依舅氏崔偉,因至耒陽,泊方田驛。秋,舟下荊楚,竟以寓卒,旅殯岳陽。[3]


參考資料

  1. 潼關吏, 詩詞名句網,
  2. 潼關吏, 古詩文網,
  3. 杜甫簡介與生平, 華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