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瀑 拼音: pù bào 注音: ㄆㄨˋ ㄅㄠˋ 部首: 氵 部外筆畫:15 總筆畫:18

簡體部首: 氵 簡體部外筆畫: 15 簡體總筆畫: 18

繁體部首:水

五筆86/98: IJAI 倉頡: EATE 鄭碼: VKOK 電碼: 3462

筆順編號:441251112213424134 四角號碼:36199 UNICODE:7011

基本字義

pù   ㄆㄨˋ 〔~布〕水從高山陡直地流下來,遠看好像掛着的白布。簡稱「瀑」,如「飛~流泉」。

方言集匯

粵語:buk6 客家話:[梅縣腔]pau5[海陸豐腔]pau6pok7[寶安腔]pok7pau5[台灣四縣腔]pau5pok7[客語拼音字彙]pug6[東莞腔]pau5[客英字典]pau5 潮州話:頗安8頗紅8(曝)

詳細解釋

瀑 bào 〈名〉

(形聲。從火,虹聲。本義:爆烈) 急雨,暴風雨 [rainstorm] 瀑,疾雨也。《詩》曰:「終風且瀑」。——《說文》 水名。明、清時名寬門、豹河,今名瀑河 [Bao River]。在河北省東北部,發源於平泉縣北,南流經寬城入灤河

詞性變化

瀑 bào 〈動〉

水飛濺 [splash]。如:瀑沫(飛賤的水沫);瀑泉(噴涌的泉水);瀑流(方言。噴涌的泉水) 一種烹調法。將肉食切好,用開水略煮或用熱油快煎,以便食用。今作「爆」 [quickfry] 煮瀑得熟,也得充飢。——《水滸傳》 另見 pù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瀑 ·康熙筆畫:19 ·部外筆畫:15 《廣韻》平報切《韻會》薄報切,��音暴。《說文》疾雨也。 又沫也。《郭璞·江賦》拊拂瀑沫。 又《廣韻》蒲木切《集韻》《韻會》《正韻》步木切,��音僕。飛泉懸水也。《孫綽·遊天台山賦》瀑布飛流以界道。 又《集韻》弼角切,音雹。��瀑,水沸聲。《左思·蜀都賦》龍池��瀑。 又濆瀑,波浪湧起之貌。《郭璞·江賦》渨㵽濆瀑。 本作��。

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 ·瀑 疾雨也。一曰沫也。一曰瀑,資也。從水暴聲。《詩》曰:「終風且瀑。」平到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疾雨也。曓疾有所趣也。故從水、從曓、爲疾雨。從水。曓聲。平到切。二部。詩曰。終風且��。詩邶風文。按毛詩終風且曓傳曰。曓、疾也。卽指風言。許所據葢三家詩。一曰沫也。沬一作沬。誤。馬融長賦曰。山水猥至。����噴沫。噴沫,水跳沫也。����,噴沬皃。蜀都賦亦曰。龍池����濆其隈。濆當作噴。江賦曰。拊拂��沬。一曰瀑,霣也。雨部曰。霣、雨也。齊人謂靁爲霣。

English

waterfall, cascade; heavy rain[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