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火燒雲(氣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火燒雲
圖片來自WeatherRisk


火燒雲是在日出或日落時在天邊出現的有色的雲霞,它是大氣變化的常見現象。

火燒雲常出現在夏季,尤其是在雷雨發生的過後。火燒雲形狀各異,它的出現經常象徵著天氣炎熱、雨量豐沛,生物生長繁茂、蓬勃的時候就要到來了。雖然朝霞與暮色每天都有,但不是每天都會有如此繽紛的色彩,要當台灣附近有低壓系統存在時,於日出與夕陽中出現火燒雲的機會才會比較高。[1]


形成原因

火燒雲的形成,最關鍵還是在太陽光透過大氣層的角度。一般來說,太陽位置最靠近地平線的時間點就兩個:日出以及日落。在這兩個時間點,太陽與地平線的角度最小,太陽光照射至地表需要通過較厚的大氣層才能穿透,也因為太陽光的七色光譜,由紅光到紫光,紅光的波長最長,較容易穿透出雲層,所以在日出的時候,天空顏色就會由紅轉黃;反之,日落的時候,太陽光因為太陽的位置逐漸沒入地平線,角度越小,通過大氣層的厚度也隨之增加,在顏色變化部分也剛好相反:由黃變紅。

至於天氣系統在台灣附近為什麼會提高火燒雲出現的機率呢?颱風常會伴隨沉降氣流,這樣的下沉氣流會抑制空氣中的懸浮粒子(像是PM2.5)揚起,讓天空能見度提高,這樣太陽光就可以更通透的照射至地表。另外,低氣壓伴隨的外圍環流雲帶,當這些較長波長的紅光、黃光通過雲層底部,就會形成朵朵火紅的火燒雲了!

  • 南港山信義區夕陽火燒雲


火燒雲
圖片來自欣傳媒


炫麗的火燒雲是怎樣練成的?

地球上的雲是指停留大氣層上的水滴或冰晶膠體的集合體。是地球上龐大的水循環的有形的結果。太陽照在地球的表面,水蒸發形成水蒸氣,一旦水汽過飽和,水分子就會聚集在空氣中的微塵(凝結核)周圍,由此產生的水滴或冰晶將陽光散射到各個方向,這就產生了雲的外觀。因為雲反射和散射所有波段的電磁波,所以雲的顏色成灰度色,雲層比較薄時成白色,但是當它們變得太厚或濃密而使得陽光不能通過的話,它們可以看起來是灰色或黑色的。

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光混合成的.這幾種顏色的光中,紅光穿過空氣層的本領最大,橙、黃、綠光次之,青、藍、紫光最差.天上沒有雲的時候,懸在空中的雨滴少,中午空氣層較薄,太陽光里的紅、橙、黃、綠幾種色光幾乎全部通過,只把青、藍、紫幾種色光攔住,而這幾種光中,又數藍色反射得最多,所以把整個天空染成了藍色。

清晨太陽從東方升起,或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太陽光射到地面上,穿過的空氣層要比中午太陽當頂的時候厚一些.太陽光中的黃、綠、青、藍、紫幾種光,在空氣層里行走沒有多遠就不行了!不能穿過空氣層.只有紅、橙色光可以穿透空氣層展現其光輝,將天邊染成紅色。

一般日出時出現在東方天空,日落時出現在西面天邊。日出前後出現火燒雲,說明大氣中的水汽已經很多,而且雲層已經從西方開始侵入本地區,預示天氣將要轉雨的徵兆。傍晚出現火燒雲,表示在我們西邊的上游地區天氣已經轉晴或雲層已經裂開,陽光才能透過來造成晚霞,預示籠罩在本地上空的雨雲即將東移,天氣就要轉晴。[2]


火燒雲
圖片來自大紀元
火燒雲
圖片來自海嗨基隆
火燒雲
圖片來自 Yahoo


如何拍攝火燒雲?

1. 首先要留意天氣預報,挑選容易出現火燒雲的時間以及地點,通常雨過天晴或是颱風前後,都會有機會拍到火燒雲。

2. 盡量提早到達拍攝現場,火燒雲出現的時間大多接近傍晚,如果匆匆趕到拍攝地點,沒一會兒時間黑幕就降臨了,這樣不是十分掃興嗎?

3. 雲層與地表最好有一點空隙,地平線留空不但可以讓構圖更有層次感,保留近地表空間,可以讓夕陽在雲層底部映照更紅的顏色。

4. 對準紅雲區域作點測光,如此一來可以在雲的部位得到適當的曝光值,又可以利用背景做成剪影的效果,在大景的情況下感覺會十分壯闊。

5. 搭配腳架拍攝,並且降低ISO值,可以的話將ISO值調至最低,不但可以降低噪點,又可以得到較為細緻的雲彩畫面。

6. 增加光圈值得到景深較深的畫面,建議F8?F22可以得到較清晰的畫面,這時候除了需要腳架之外,搭配快門線也可以減少相機震動的機會。

7. 鏡頭對焦點對焦在無限遠處,有些鏡頭在∞無法正常合焦,請根據自身經驗調整鏡頭對焦。

8. 絕對不讓影像過曝,有更好的剪影效果可以增加畫面層次感,過曝不但會讓完美的螢紅光拍不出來,更會使畫面主題失焦。

9. 同樣的要凸顯出火燒雲的主題,可以適當增加前景作為陪襯,比起單獨拍紅通通的雲更有意境。[3]


視頻

火燒雲

【璨樹颱風】颱風前詭異火燒雲 氣象專家:宜蘭小心豪雨!

台東「火燒雲」染紅天空!民眾驚呼搶拍打卡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火燒雲,欣傳媒
  2. 火燒雲,每日頭條
  3. 火燒雲, WEATHERRISK